摘要 | 第4-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牦牛概况 | 第10-11页 |
2 Tp53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2.1 Tp53基因的结构及活化方式 | 第11-12页 |
2.2 Tp5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页 |
3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4 不同发情时期卵巢特征 | 第13-14页 |
4.1 红体期卵巢特征 | 第14页 |
4.2 黄体期卵巢特征 | 第14页 |
4.3 卵泡期卵巢特征 | 第14页 |
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5.1 RT-q PCR体系的建立 | 第14-15页 |
5.2 RT-q PCR的应用 | 第15-16页 |
6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其应用 | 第16-17页 |
7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第二部分 牦牛Tp53基因特征及其在早期IVF胚胎和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的表达 | 第17-46页 |
实验一 肿瘤抑制蛋白Tp53在牦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中的表达 | 第17-29页 |
1 材料 | 第18-2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1 Tp53基因在牦牛早期体外受精胚胎中表达差异的测定 | 第20-23页 |
2.1.1 牦牛卵母细胞的收集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20页 |
2.1.2 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培养 | 第20-21页 |
2.1.3 各个时期胚胎总RNA的提取及合成c DNA | 第21页 |
2.1.4 PCR检测Tp53的表达 | 第21-22页 |
2.1.5 RT-q PCR检测Tp53的表达 | 第22页 |
2.1.6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检测Tp53的表达 | 第22-23页 |
2.1.7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3 结果 | 第23-27页 |
3.1 体外受精胚胎在不同时期的发育 | 第23-24页 |
3.2 Tp53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外受精胚胎中的表达情况 | 第24-27页 |
4 讨论 | 第27-29页 |
5 结论 | 第29页 |
实验二 牦牛Tp53基因 特征分析及其在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的表达 | 第29-46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1.2 主要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1 不同时期卵巢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30页 |
2.2 引物设计 | 第30-31页 |
2.3 牦牛Tp53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第31-32页 |
2.3.1 PCR产物胶回收及纯化 | 第31-32页 |
2.3.2 连接 | 第32页 |
2.3.3 转化 | 第32页 |
2.3.4 阳性克隆PCR扩增鉴定及测序 | 第32页 |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页 |
2.5 Real-time PCR测定Tp53在牦牛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的表达情况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3.1 牦牛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Tp53基因的表达 | 第33页 |
3.2 基因重组子鉴定 | 第33-34页 |
3.3 Tp53序列的测定 | 第34页 |
3.4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4-38页 |
3.4.1 Tp53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第34-35页 |
3.4.2 肿瘤抑制蛋白Tp53磷酸化位点的分析 | 第35-38页 |
3.5 牦牛Tp53空间结构 | 第38-40页 |
3.6 核苷酸进化树的建立及同源性比较 | 第40-42页 |
3.7 Real-time PCR结果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附录1 各个时期胚胎总RNA的提取及合成c DNA | 第52-54页 |
附录2 两步法c DNA合成步骤 | 第54-55页 |
附录3 PCR产物胶回收及纯化 | 第55-56页 |
附录4 转化过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