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1. 导论 | 第17-3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0-32页 |
1.2.1 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2.2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 第23-26页 |
1.2.3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问题 | 第26-28页 |
1.2.4 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财政政策 | 第28-32页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32-3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33-34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34-36页 |
1.4.1 创新点 | 第34-3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35-36页 |
2.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 第36-60页 |
2.1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 | 第36-39页 |
2.1.1 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36-37页 |
2.1.2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37-38页 |
2.1.3 流域生态补偿的类型 | 第38-39页 |
2.2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39-51页 |
2.2.1 外部性理论 | 第39-45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45-49页 |
2.2.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49-51页 |
2.3 流域生态补偿的运作模式 | 第51-57页 |
2.3.1 政府补偿模式 | 第51-53页 |
2.3.2 市场补偿模式 | 第53-54页 |
2.3.3 社会补偿模式 | 第54-55页 |
2.3.4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比较 | 第55-57页 |
2.4 流域生态补偿对财政政策的需求分析 | 第57-60页 |
3.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相关财政政策分析 | 第60-90页 |
3.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总体情况 | 第60-67页 |
3.1.1 以政府补偿模式为主导 | 第60-63页 |
3.1.2 市场补偿模式发挥不足 | 第63-66页 |
3.1.3 社会补偿模式尚未真正建立 | 第66-67页 |
3.2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财政政策分析 | 第67-90页 |
3.2.1 财政收入政策分析 | 第67-73页 |
3.2.2 财政支出政策分析 | 第73-78页 |
3.2.3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 第78-84页 |
3.2.4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总体评价 | 第84-90页 |
4.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及启示 | 第90-106页 |
4.1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 | 第90-92页 |
4.2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践 | 第92-101页 |
4.2.1 政府补偿模式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 | 第92-95页 |
4.2.2 市场补偿模式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 | 第95-99页 |
4.2.3 社会补偿模式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 | 第99-101页 |
4.3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101-106页 |
4.3.1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 | 第101-102页 |
4.3.2 政府补偿模式仍然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导 | 第102-103页 |
4.3.3 逐步重视市场补偿模式的应用 | 第103页 |
4.3.4 将社会补偿模式作为必要补充 | 第103-104页 |
4.3.5 财政政策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保障 | 第104-106页 |
5.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总体设计 | 第106-120页 |
5.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基本要素 | 第106-110页 |
5.1.1 基本原则 | 第106-107页 |
5.1.2 补偿主体 | 第107-108页 |
5.1.3 补偿范围 | 第108-109页 |
5.1.4 补偿标准 | 第109页 |
5.1.5 补偿的具体手段 | 第109-110页 |
5.2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基本思路 | 第110-116页 |
5.2.1 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融入现有财政政策体系 | 第110-111页 |
5.2.2 完善相关财政制度 | 第111-115页 |
5.2.3 从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角度来完善财政政策工具 | 第115-116页 |
5.3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还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 第116-120页 |
5.3.1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调配合 | 第116-118页 |
5.3.2 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118-120页 |
6.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 | 第120-141页 |
6.1 完善政府补偿模式中的财政政策 | 第120-130页 |
6.1.1 完善财政收入政策 | 第120-124页 |
6.1.2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 | 第124-129页 |
6.1.3 注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129-130页 |
6.2 运用财政政策引导市场补偿模式 | 第130-135页 |
6.2.1 推进排污权交易 | 第130-132页 |
6.2.2 推进水权交易 | 第132-133页 |
6.2.3 推进生态标记 | 第133页 |
6.2.4 其他方面 | 第133-135页 |
6.3 运用财政政策培育社会补偿模式 | 第135-138页 |
6.3.1 引导社区参与流域生态补偿 | 第135-136页 |
6.3.2 鼓励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流域生态补偿 | 第136-137页 |
6.3.3 吸引社会融资,构建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基金 | 第137-138页 |
6.4 需要的配套措施 | 第138-141页 |
6.4.1 建立合理的流域管理体制 | 第138-139页 |
6.4.2 建立生态绩效考核机制 | 第139页 |
6.4.3 建设环境会计制度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