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1 群众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国民幸福安康的伟大事业 | 第8页 |
1.1.2 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需要 | 第8页 |
1.1.3 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尚不多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2 对国外大众体育研究 | 第13-16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2.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2.2.2 逻辑分析法 | 第16页 |
2.2.3 比较法 | 第16-17页 |
3.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现状 | 第17-31页 |
3.1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率 | 第17-18页 |
3.2 我国群众体育经常参与率 | 第18页 |
3.3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动机 | 第18-19页 |
3.4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频率 | 第19-21页 |
3.5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内容 | 第21-22页 |
3.6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选择的场所 | 第22-23页 |
3.7 我国群众接受社会指导员指导的情况 | 第23-24页 |
3.8 我国群众体育消费情况 | 第24-25页 |
3.9 我国群众(城乡居民)体质状况 | 第25页 |
3.10 我国群众体育参与效益 | 第25-26页 |
3.11 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 第26-31页 |
3.11.1 缺乏兴趣 | 第27页 |
3.11.2 缺乏时间 | 第27-28页 |
3.11.3 惰性 | 第28页 |
3.11.4 缺乏体育场地 | 第28-29页 |
3.11.5 文化因素 | 第29-30页 |
3.11.6 职业因素 | 第30页 |
3.11.7 经济因素 | 第30-31页 |
4. 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条件分析 | 第31-39页 |
4.1 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与条件分析 | 第31-36页 |
4.1.1 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群众体育将得到政府进一步重视 | 第31页 |
4.1.2 我国GDP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 | 第31-33页 |
4.1.3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升 | 第33页 |
4.1.4 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多 | 第33-35页 |
4.1.5 生活质量改变,人的精神需求提升 | 第35-36页 |
4.1.6 文明病的蔓延,需要体育干预 | 第36页 |
4.2 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不利社会环境与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4.2.1 受传统观念影响,崇尚体育的社会风气还未形成 | 第36-37页 |
4.2.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还难以接轨 | 第37页 |
4.2.3 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体育发展困难大 | 第37-38页 |
4.2.4 受电视网络冲击,有限的休闲空间被占用 | 第38-39页 |
5.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 | 第39-44页 |
5.1 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生活化趋势更加明显 | 第39-40页 |
5.2 群众体育需求及内容方式将趋向丰富多元,个性化 | 第40页 |
5.3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快与开放程度提升,体育物质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 第40-41页 |
5.4 体育消费水平提升,体育消费结构将趋向合理 | 第41页 |
5.5 群众科学化健身意识增强,锻炼更注重科学性 | 第41-42页 |
5.6 农村体育将成为群众体育发展新增长点,但城乡不平衡依然存在 | 第42-43页 |
5.7 群众体育参与率将继续提升,但“马鞍型”格局依然存在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