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逻辑与行为契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第11-12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第12-14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1.5.1 质量第15-16页
        1.5.2 高等教育质量第16页
        1.5.3 高等教育质量观第16-17页
第二章 源起 : 质量意识的兴起第17-25页
    2.1 隐现的质量意识 : 学位产生与发展的伴生物第17-18页
    2.2 碰撞的质量意识 : 质量话语权争夺的基石第18-20页
    2.3 体系化的质量意识 : 质量保障模式的思想基础第20-22页
    2.4 成熟的质量意识 : 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行为尺度第22-25页
第三章 生成 : 差异性的质量观第25-33页
    3.1 价值实现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第25-26页
        3.1.1 内适应性质量观凸显知识本位第25页
        3.1.2 外适应性质量观吻印社会需求第25-26页
        3.1.3 个适应性质量观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第26页
    3.2 人才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第26-27页
        3.2.1 知识质量观 : 以学识广博为基准第26页
        3.2.2 能力质量观 : 以技能高低为准绳第26-27页
        3.2.3 全面素质质量观 : 人才培养的综合尺度第27页
    3.3 高校职能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第27-28页
        3.3.1 人才培养质量观 : 依托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第27页
        3.3.2 科学研究质量观 : 深化高等教育职能认知第27-28页
        3.3.3 社会服务质量观 : 着眼高等教育职能延伸第28页
    3.4 发展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第28-33页
        3.4.1 发展性的质量观 : 回归高等教育发展本质第28-29页
        3.4.2 多样化的质量观 : 拓宽高等教育发展界限第29页
        3.4.3 适应性的质量观 : 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第29-30页
        3.4.4 整体性的质量观 : 协调高等教育发展指向第30页
        3.4.5 特色化的质量观 : 催生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第30-33页
第四章 演进 : 质量观变与不变的逻辑第33-41页
    4.1 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的外显逻辑第33-37页
        4.1.1“以产定销”: 精英教育阶段生产者质量观的逻辑第33-34页
        4.1.2“以销定产”: 大众化教育阶段消费者质量观的逻辑第34-36页
        4.1.3“满足需求”: 普及教育阶段服务质量观的逻辑第36-37页
    4.2 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的逻辑归因第37-41页
        4.2.1 外显与内隐 : 转向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背后第37-39页
        4.2.2 主体与尺度 : 现实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生成第39-41页
第五章 契合 :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思考第41-53页
    5.1 满足顾客的差异性需求 : 服务质量观的题中之义第41-45页
        5.1.1 满足发展性需求 : 高等教育对初级顾客利益的满足第42-43页
        5.1.2 满足回报性需求 : 高等教育对次级顾客利益的满足第43页
        5.1.3 遵循市场或再分配逻辑 : 高等教育对三级顾客利益的满足第43-44页
        5.1.4 满足适应性需求 : 高等教育对内部顾客利益的满足第44-45页
    5.2 需求多元性与服务有限性 : 质量提升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第45-47页
        5.2.1 满足学生发展型需求存在内生性缺陷第45-46页
        5.2.2 政府规定性需求的满足与高校经费配置间的过强关联左右高校服务能力第46页
        5.2.3 适应性需求的满足与避免高校行政化、市场化与实用化之间难以取舍第46-47页
    5.3 分流、控制与筛选 : 助推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的可能行动第47-53页
        5.3.1 合理分流 : 从源头关注初级教育顾客需求的满足第48-49页
        5.3.2 过程控制 :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依托第49-50页
        5.3.3 精英多元化 :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筛选需求第50-53页
第六章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d催化的α-氰基二硫缩烯酮的α-芳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前利玛窦时代欧洲人的中国意象--以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