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研究的新见解 | 第14-15页 |
2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概述 | 第15-29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1 中华民族共同体 | 第15页 |
2.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第15-17页 |
2.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 第17页 |
2.1.4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2.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 第18-19页 |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 第19-20页 |
2.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 第20-22页 |
2.2.4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及民族政策 | 第22-24页 |
2.3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特点 | 第24-26页 |
2.3.1 培育对象的特殊性 | 第24-25页 |
2.3.2 在校学生的多民族性 | 第25页 |
2.3.3 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 第25-26页 |
2.4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2.4.1 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 | 第26页 |
2.4.2 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 第26页 |
2.4.3 是少数民族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 第26-29页 |
3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分析 | 第29-39页 |
3.1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 第29-30页 |
3.2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取得的成果 | 第30-34页 |
3.2.1 少数民族中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性提高 | 第30-31页 |
3.2.2 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遍增强 | 第31-32页 |
3.2.3 少数民族中学生促进中华民族交流交融意愿更加强烈 | 第32-34页 |
3.3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3.3.1 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环境相对单一 | 第34-35页 |
3.3.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树立存在群体差异性 | 第35-36页 |
3.3.3 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兴趣不高 | 第36页 |
3.3.4 部分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不强 | 第36-37页 |
3.3.5 部分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国家民族政策了解不够全面 | 第37-39页 |
4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9-45页 |
4.1 学校因素 | 第39-41页 |
4.1.1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内容不足 | 第39页 |
4.1.2 忽略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 第39-40页 |
4.1.3 学校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够重视 | 第40-41页 |
4.2 社会因素 | 第41-42页 |
4.2.1 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 第41页 |
4.2.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41-42页 |
4.2.3 民族事件和民族政策的影响 | 第42页 |
4.3 少数民族中学生自身因素 | 第42-45页 |
4.3.1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较强的民族偏激情绪和自卑心理 | 第42-43页 |
4.3.2 少数民族中学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 | 第43页 |
4.3.3 少数民族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限性 | 第43-45页 |
5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对策 | 第45-55页 |
5.1 丰富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内容 | 第45-47页 |
5.1.1 加强对新疆历史和宗教演变史的学习 | 第45页 |
5.1.2 普及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 第45-46页 |
5.1.3 弘扬民族精神 | 第46页 |
5.1.4 加强法治教育 | 第46-47页 |
5.2 发挥学校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引导作用 | 第47-49页 |
5.2.1 倡导民汉同宿、合班教学 | 第47页 |
5.2.2 增强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针对性 | 第47-48页 |
5.2.3 鼓励教师与少数中民族学生“结对子、认亲戚” | 第48页 |
5.2.4 为授课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的学习平台 | 第48-49页 |
5.3 发挥党和政府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主导作用 | 第49-51页 |
5.3.1 推进中高考政策改革 | 第49-50页 |
5.3.2 深入开展“访汇聚”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 | 第50-51页 |
5.3.3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 第51页 |
5.4 发挥社会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推动作用 | 第51-55页 |
5.4.1 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 第51-52页 |
5.4.2 做好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 第52页 |
5.4.3 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