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琥珀概述 | 第10-11页 |
1.1.1 琥珀名称的由来 | 第10页 |
1.1.2 琥珀的认知历史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琥珀概述 | 第16-21页 |
2.1 琥珀的宝石学基本性质 | 第16-17页 |
2.1.1 化学成分 | 第16页 |
2.1.2 形态 | 第16页 |
2.1.3 光学性质 | 第16页 |
2.1.4 力学性质 | 第16-17页 |
2.1.5 其他性质 | 第17页 |
2.2 琥珀的形成 | 第17-18页 |
2.3 世界主要的琥珀产地 | 第18-21页 |
2.3.1 波罗的海琥珀 | 第18-19页 |
2.3.2 缅甸琥珀 | 第19页 |
2.3.3 多米尼加琥珀 | 第19页 |
2.3.4 墨西哥琥珀 | 第19页 |
2.3.5 辽宁抚顺琥珀 | 第19-20页 |
2.3.6 河南西峡琥珀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琥珀的宝石学特征 | 第21-37页 |
3.1 产地概述 | 第21-23页 |
3.1.1 波罗的海琥珀 | 第21-22页 |
3.1.2 缅甸琥珀 | 第22-23页 |
3.2 样品的来源及分类 | 第23-27页 |
3.3 样品的宝石学测试 | 第27-36页 |
3.3.1 比重测试 | 第27-28页 |
3.3.2 折射率测试 | 第28-29页 |
3.3.3 荧光测试 | 第29-31页 |
3.3.4 偏光测试 | 第31-32页 |
3.3.5 内部特征 | 第32-36页 |
3.4 两产地对比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红外光谱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37-48页 |
4.1 实验原理 | 第37页 |
4.2 测试条件 | 第37页 |
4.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7-48页 |
4.3.1 波罗的海琥珀红外光谱 | 第37-41页 |
4.3.2 缅甸琥珀红外光谱 | 第41-44页 |
4.3.3 两产地比较 | 第44-48页 |
第五章 拉曼光谱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48-55页 |
5.1 实验原理 | 第48页 |
5.2 测试条件 | 第48页 |
5.3 测试数据分析 | 第48-55页 |
5.3.1 波罗的海拉曼光谱分析 | 第48-50页 |
5.3.2 缅甸琥珀拉曼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5.3.3 两产地比较 | 第51-55页 |
第六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55-59页 |
6.1 实验原理 | 第55页 |
6.2 测试条件 | 第55页 |
6.3 测试数据分析 | 第55-59页 |
6.3.1 透射法测试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6.3.2 反射法测试数据分析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