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页 | 
| 1.5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2 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17-25页 | 
| 2.1 产品伤害危机与网络集群行为 | 第17-19页 | 
| 2.1.1 产品伤害危机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17页 | 
| 2.1.2 网络集群行为定义及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2.2 网络意见领袖动员方式 | 第19-21页 | 
| 2.2.1 网络意见领袖定义 | 第19-20页 | 
| 2.2.2 网络意见领袖动员方式 | 第20-21页 | 
| 2.3 愤怒与利益剥夺感 | 第21-22页 | 
| 2.3.1 愤怒定义及其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 2.3.2 利益剥夺感定义及其相关研究 | 第22页 | 
| 2.4 网民对意见领袖相似性感知及网络群体效能 | 第22-23页 | 
| 2.4.1 网民对意见领袖相似性感知定义及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 2.4.2 网络群体效能定义及相关研究 | 第23页 | 
| 2.5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总结和评述 | 第23-25页 | 
| 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5-30页 | 
| 3.1 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 3.1.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5页 | 
| 3.1.2 工具理性 | 第25页 | 
| 3.1.3 感知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 3.1.4 价值累加理论 | 第26页 | 
| 3.2 研究模型 | 第26-27页 | 
| 3.3 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 3.3.1 网络意见领袖动员方式与网民愤怒及利益剥夺感的关系 | 第27-28页 | 
| 3.3.2 网民对意见领袖与其相似性感知的调节作用 | 第28页 | 
| 3.3.3 网民愤怒及利益剥夺感与其集群行为参与方式的关系 | 第28-29页 | 
| 3.3.4 网民群体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29-30页 | 
| 4 研究设计 | 第30-40页 | 
| 4.1 实验设计 | 第30-35页 | 
| 4.1.1 实验一 | 第30-32页 | 
| 4.1.2 实验二 | 第32-35页 | 
| 4.2 变量设计 | 第35-38页 | 
| 4.2.1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 第35-36页 | 
| 4.2.2 变量的测量 | 第36-38页 | 
| 4.3 问卷设计 | 第38-39页 | 
| 4.4 实验程序 | 第39-40页 | 
| 4.4.1 预备实验 | 第39页 | 
| 4.4.2 正式实验 | 第39-40页 | 
| 5 数据分析 | 第40-51页 | 
| 5.1 实验一 | 第40-44页 | 
| 5.1.1 样本概况 | 第40-41页 | 
| 5.1.2 操作检验 | 第41页 | 
| 5.1.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 5.1.4 假设检验 | 第43-44页 | 
| 5.2 实验二 | 第44-51页 | 
| 5.2.1 样本概况 | 第44-46页 | 
| 5.2.2 操作检验 | 第46页 | 
| 5.2.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6-47页 | 
| 5.2.4 假设检验 | 第47-51页 | 
|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1-55页 | 
| 6.1 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 6.2 管理启示 | 第52-53页 |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3-55页 | 
| 6.3.1 行业的局限性 | 第53页 | 
| 6.3.2 愤怒与利益剥夺感存在联系 | 第53页 | 
| 6.3.3 调查范围,调查对象的局限性 | 第53-54页 | 
| 6.3.4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59-67页 | 
| 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