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支架血流动力学性能体外测试装置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冠心病及其治疗 | 第9-11页 |
1.3 血管支架技术 | 第11-17页 |
1.3.1 血管支架发展简介 | 第12-13页 |
1.3.2 支架术后再狭窄 | 第13-16页 |
1.3.3 预防ISR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1.4 血管支架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2 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3 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课题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3页 |
1.5.1 课题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1.5.2 课题的经费来源 | 第20页 |
1.5.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血管支架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23-35页 |
2.1 血流动力学概述 | 第23页 |
2.2 血管支架耦合系统各部分组成力学性质 | 第23-29页 |
2.2.1 血液 | 第23-26页 |
2.2.2 血管 | 第26-28页 |
2.2.3 支架 | 第28-29页 |
2.3 血液流动模型 | 第29-32页 |
2.3.1 牛顿流体的Poiseuille流动 | 第29-30页 |
2.3.2 Womersley理论 | 第30-32页 |
2.4 壁面剪应力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测试平台总体设计 | 第35-45页 |
3.1 功能需求 | 第35-36页 |
3.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36-42页 |
3.2.1 电化学方案 | 第36-40页 |
3.2.2 高速CCD方案 | 第40-41页 |
3.2.3 两种方案的比较 | 第41-42页 |
3.3 关键技术 | 第42-44页 |
3.3.1 高速CCD技术 | 第42页 |
3.3.2 图像处理技术 | 第42-43页 |
3.3.3 虚拟仪器技术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侧试平合硬件与软件设计 | 第45-67页 |
4.1 硬件设计 | 第45-58页 |
4.1.1 动力发生装置 | 第45-48页 |
4.1.2 血管支架耦合系统 | 第48-52页 |
4.1.3 CCD观测模块 | 第52-53页 |
4.1.4 压力与流量传感器模块 | 第53-57页 |
4.1.5 回路模块 | 第57-58页 |
4.2 软件设计 | 第58-62页 |
4.2.1 软件需求分析 | 第59页 |
4.2.2 软件详细设计 | 第59-62页 |
4.3 软硬件测试与滤波 | 第62-65页 |
4.3.1 测试 | 第62-63页 |
4.3.2 滤波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测试平台原型与血流动力学实验 | 第67-87页 |
5.1 系统原型与图像处理 | 第67-68页 |
5.2 狭窄血管血流动力学实验 | 第68-74页 |
5.2.1 拉法尔型狭窄血管实验 | 第68-71页 |
5.2.2 交错型狭窄血管实验 | 第71-74页 |
5.3 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实验 | 第74-83页 |
5.3.1 实验结果 | 第74-82页 |
5.3.2 结果讨论 | 第82-83页 |
5.4 正常血管血流动力学实验 | 第83-85页 |
5.4.1 实验结果 | 第83-85页 |
5.4.2 结果讨论 | 第85页 |
5.5 WSS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