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5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效应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0-30页 |
2.1 长江流域概况 | 第20-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3 数据来源与准备 | 第23-30页 |
3.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 第30-50页 |
3.1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 第30-36页 |
3.2 土地利用转移活跃程度 | 第36-38页 |
3.3 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 | 第38-48页 |
3.4 小结 | 第48-50页 |
4. 流域水文模型建立 | 第50-68页 |
4.1 分布式水文模型HEQM | 第50-57页 |
4.1.1 产流算法 | 第52-54页 |
4.1.2 汇流算法 | 第54-55页 |
4.1.3 水利工程影响 | 第55-56页 |
4.1.4 参数敏感性分析与率定 | 第56-57页 |
4.2 水文模型建立 | 第57-68页 |
4.2.1 基于DEM提取子流域 | 第57-60页 |
4.2.2 建立水文模型 | 第60-61页 |
4.2.3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61-68页 |
5. 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效应 | 第68-88页 |
5.1 各站点径流变化 | 第68-84页 |
5.2 径流变化分析 | 第84-87页 |
5.3 小结 | 第87-8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论文主要成果及创新 | 第89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