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两株抗肿瘤土壤放线菌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前言第11-19页
    1.1 放线菌概述第11页
    1.2 放线菌源抗肿瘤抗生素第11-16页
        1.2.1 蒽环类第11-12页
        1.2.2 大环内脂类第12页
        1.2.3 烯二炔类第12-14页
        1.2.4 苯并二吡咯类第14-15页
        1.2.5 糖肽类第15页
        1.2.6 醌类第15-16页
        1.2.7 多肽类第16页
    1.3 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6-17页
        1.3.1 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研究第16-17页
        1.3.2 抗肿瘤药物与耐药逆转剂联合使用第17页
        1.3.3 寻找新的抗肿瘤抗生素第17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7-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1.1 供试菌株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9-20页
    2.2 抗肿瘤活性菌株初筛第20-22页
        2.2.1 供试菌株的发酵第20页
        2.2.2 待测样品前处理第20-21页
        2.2.3 抗肿瘤活性测试第21-22页
    2.3 活性菌株放大发酵第22-23页
        2.3.1 菌株Streptomyces sp. HS-NF-1006 发酵方法第22页
        2.3.2 菌株Streptomyces sp. HS-NF-853 发酵方法第22-23页
    2.4 发酵液的前处理第23-24页
    2.5 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第24页
        2.5.1 Streptomyces sp. HS-NF-1006 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提取第24页
        2.5.2 Streptomyces sp. HS-NF-853 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提取第24页
    2.6 结构鉴定第24-25页
    2.7 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测定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58页
    3.1 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结果第26页
    3.2 化合物的分离流程及液相条件第26-28页
    3.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28-57页
        3.3.1 化合物的名称和编号第28-30页
        3.3.2 化合物结构解析及数据归属第30-57页
    3.4 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第57-58页
4 讨论第58-61页
    4.1 蒽环类抗生素第58-59页
    4.2 苯并呋喃结构第59页
    4.3 四氢苯并呋喃酮结构第59-60页
    4.4 放线菌源Kojic acid第60-61页
5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素蛋白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动物骨缺损模型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18F-ML-10 PET-CT细胞凋亡显像早期评价经cyberknife治疗颅脑肿瘤的疗效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