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基本特性 | 第12-18页 |
| 1.2.1 晶体结构 | 第12-14页 |
| 1.2.2 电输运性 | 第14-15页 |
| 1.2.3 磁性 | 第15-18页 |
| 1.3 钙钛矿型铬基氧化物(RE_(1-x)Ca_xCrO_3)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1.4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案 | 第23-29页 |
| 2.1 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2.2 实验所用化学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2.3 样品制备工艺 | 第25-26页 |
| 2.4 测试表征手段 | 第26-29页 |
| 2.4.1 物相分析 | 第26页 |
| 2.4.2 形貌分析 | 第26-27页 |
| 2.4.3 磁输运性能测量 | 第27页 |
| 2.4.4 电输运性能测量 | 第27-29页 |
| 第3章 热处理工艺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成相及磁性能的影响 | 第29-38页 |
| 3.1 烧结温度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成相及磁性能的影响 | 第29-34页 |
| 3.1.1 工艺参数 | 第29页 |
| 3.1.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9-34页 |
| 3.2 不同保温时间组 | 第34-36页 |
| 3.2.1 工艺参数 | 第35页 |
| 3.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掺杂量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结构与电磁性能的影响 | 第38-59页 |
| 4.1 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 4.2 不同Ca~(2+)掺杂量的名义组分La_(1-x)Ca_xCrO_3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55页 |
| 4.2.1 掺杂量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39-45页 |
| 4.2.2 掺杂量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磁性能的影响 | 第45-51页 |
| 4.2.3 掺杂量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电输运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 4.3 x=0.33附近精确掺杂的名义组分La_(1-x)Ca_xCrO_3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5-57页 |
| 4.3.1 掺杂量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3.2 掺杂量对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磁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亚铬酸钇、亚铬酸铈和亚铬酸钐性能比较 | 第59-64页 |
| 5.1 实验设计 | 第59页 |
| 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9-63页 |
| 5.2.1 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亚铬酸钇、亚铬酸铈和亚铬酸钐的晶体结构比较 | 第59-62页 |
| 5.2.2 钙离子掺杂亚铬酸镧、亚铬酸钇、亚铬酸铈和亚铬酸钐的磁性能比较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