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山楂论文

羽裂山楂中软肉资源果实的软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4页
    1.1 山楂概述第15页
    1.2 果实成熟软化研究进展第15-22页
        1.2.1 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结构的变化第16-17页
        1.2.2 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相关水解酶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3 转录组学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第22-23页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山楂软肉资源与硬肉资源的品质特性调查与超微结构的观察第24-35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2.2.1 山楂材料第24-25页
        2.2.2 山楂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第25-26页
        2.2.3 山楂果实品质特性的调查第26-27页
        2.2.4 山楂果实硬度的测定第27页
        2.2.5 果实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3.1 软肉与硬肉山楂资源的植物学与生物学特性第27-28页
        2.3.2 软肉与硬肉山楂资源果实的品质特性第28-32页
        2.3.3 软肉与硬肉山楂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硬度、质量、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的变化第32-33页
        2.3.4 软肉与硬肉山楂资源果实果肉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第33-34页
    2.4 讨论第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软肉与硬肉山楂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比较第35-58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3.2.1 山楂材料第35页
        3.2.2 RNA的提取、cDNA文库的准备和测序第35-36页
        3.2.3 数据的过滤、组装和注释第36页
        3.2.4 差异表达分析第36-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54页
        3.3.1 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第37-38页
        3.3.2 转录组测序的序列组装第38-39页
        3.3.3 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分类第39-43页
        3.3.4 DEG表达分析第43-46页
        3.3.5 软肉与硬肉山楂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基因的表达及代谢通路的分析第46-54页
    3.4 讨论第54-57页
        3.4.1 转录组测序的探讨第54页
        3.4.2 PG、PE等水解酶类的作用第54-55页
        3.4.3 其它水解酶类的作用第55-57页
    3.5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山楂β-GAL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8-68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4.2.1 山楂材料第58页
        4.2.2 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方法第58页
        4.2.3 β-GAL基因的全长cDNA的克隆第58-59页
        4.2.4 目的片段胶回收第59页
        4.2.5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第59页
        4.2.6 序列的生物学信息分析第5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9-66页
        4.3.1 山楂β-GAL基因的cDNA克隆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第59-63页
        4.3.2 山楂β-GAL基因二级结构与信号肽分析预测第63-64页
        4.3.3 山楂β-GAL基因同源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第64-66页
    4.4 讨论第66-67页
    4.5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转录组测序的qPCR分析、生理指标的测定及不同资源的验证第68-85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8-72页
        5.2.1 山楂材料第68页
        5.2.2 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68-69页
        5.2.3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第69页
        5.2.4 qPCR的验证第69-71页
        5.2.5 酶活性的测定第71页
        5.2.6 硬度的测定第71-7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2-81页
        5.3.1 14 DEGs在秋金星与软肉3号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qPCR验证第72-75页
        5.3.2 不同山楂资源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水解酶的酶活性的变化第75-77页
        5.3.3 不同资源果实发育过程中硬度的变化第77-79页
        5.3.4 水解酶和DEGs在不同资源中酶活性和qPCR验证第79-81页
    5.4 讨论第81-84页
        5.4.1 PG、PL与不同质地山楂形成原因的关系第81-82页
        5.4.2 纤维素酶、XTH与不同质地山楂形成原因的关系第82-83页
        5.4.3 β-Gal与不同质地山楂形成原因的关系第83-84页
        5.4.4 qPCR对转录组分析结果的验证第84页
    5.5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85-86页
    6.1 结论第85页
    6.2 创新点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9页
附录第99-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学术文章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系统评价研究
下一篇:不同针灸疗法组合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