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2.1 国外旱情监测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旱情监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19-30页 |
| 2.1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 2.1.1 地理位置概况 | 第19页 |
| 2.1.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9-20页 |
|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5页 |
| 2.2.1 实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2页 |
| 2.2.2 遥感数据及其预处理 | 第22-25页 |
| 2.3 旱情监测模型方法的选取 | 第25-28页 |
| 2.3.1 旱情遥感监测模型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 2.3.2 基于多源数据的旱情综合监测模型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旱情监测模型参数计算 | 第30-41页 |
| 3.1 NDVI计算 | 第30-31页 |
| 3.2 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31-35页 |
| 3.3 地表温度反演 | 第35-40页 |
| 3.3.1 地表比辐射率计算 | 第35-37页 |
| 3.3.2 黑体辐射亮度计算 | 第37-38页 |
| 3.3.3 地表温度计算 | 第38-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旱情监测模型的构建及模型分析 | 第41-63页 |
| 4.1 基于温度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模型构建 | 第41-46页 |
| 4.2 基于垂直植被指数法的旱情监测模型构建 | 第46-50页 |
| 4.3 旱情监测模型对比分析与验证 | 第50-62页 |
| 4.3.1 旱情监测模型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4.3.2 旱情监测模型验证 | 第51-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