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PbTe基纳米材料合成 | 第10-11页 |
1.3 PbTe基块体材料的合成 | 第11-12页 |
1.4 多元PbTe基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2-14页 |
1.4.1 多元纳米晶的合成 | 第12-13页 |
1.4.2 三元PbTe纳米晶合成 | 第13页 |
1.4.3. 四元PbTe基纳米晶的合成 | 第13-14页 |
1.5 纳米尺度下多元金属化合物新相的合成 | 第14-16页 |
1.6 自牺牲模板法合成多元金属化合物 | 第16-20页 |
1.6.1 柯肯达尔效应 | 第17-18页 |
1.6.2 离子交换反应 | 第18-19页 |
1.6.3 拓扑转换 | 第19-20页 |
1.7 以Te作模板合成纳米晶 | 第20-22页 |
1.8 PbTe基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 第22-24页 |
1.8.1 能带和禁带宽度的定义 | 第22-24页 |
1.8.2 禁带宽度(Eg)的测量 | 第24页 |
1.9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2.3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3.1 物相分析 | 第27-28页 |
2.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28页 |
2.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第3章 以Te为自牺牲模板制备Pb_mSb_(2n)Te_(m+3n)纳米棒及其机理研究 | 第29-49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Pb_mSb_(2n)Te_(m+3n)纳米棒的溶剂热制备 | 第30-35页 |
3.2.1 样品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样品的表征 | 第30-35页 |
3.3 Pb_mSb_(2n)Te_(m+3n)纳米棒的溶剂热制备参数研究 | 第35-43页 |
3.3.1 溶剂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3 碱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4 金属源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5 反应因素调节总结 | 第43页 |
3.4 Pb_mSb_(2n)Te_(m+3n)纳米棒生长的机理研究 | 第43-46页 |
3.5 Pb_mSb_(2n)Te_(m+3n)纳米棒随反应参数变化总结 | 第46页 |
3.6 Pb_mSb_(2n)Te_(m+3n)纳米棒光学性质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化学转化Te自牺牲模板制备Pb_mCu_nTe_(m+n)纳米棒及其机理研究 | 第49-62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Pb_mCu_nTe_(m+n)纳米棒的溶剂热制备 | 第50-54页 |
4.2.1 样品的制备 | 第50页 |
4.2.2 样品的表征 | 第50-54页 |
4.3 Pb_mCu_nTe_(m+n)纳米棒的形成参数影响及形成机理 | 第54-57页 |
4.4 原位电子束照射下的表面原子的扩散研究 | 第57-59页 |
4.5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