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薛稷生平及作品 | 第10-21页 |
| 1.1 里籍和家世 | 第10-11页 |
| 1.2 过从交游和仕宦经历 | 第11-12页 |
| 1.3 学书历程和师承关系 | 第12-20页 |
| 1.4 传世书作 | 第20-21页 |
| 2 薛稷“瘦硬”书风的审美特征 | 第21-38页 |
| 2.1 “瘦硬”书风的艺术特征 | 第21-25页 |
| 2.2 “瘦硬”书风的产生背景 | 第25-29页 |
| 2.3 薛稷“瘦硬”与褚遂良“疏瘦劲炼”的区别 | 第29-33页 |
| 2.4 书法风格的“肥”与“瘦”之争 | 第33-38页 |
| 2.4.1 历代“肥”与“瘦”书风交替盛行 | 第33-34页 |
| 2.4.2 历代书论关于“肥”与“瘦”的讨论 | 第34-38页 |
| 3 薛稷“瘦硬”书风的地位和影响 | 第38-47页 |
| 3.1 薛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 第38-40页 |
| 3.2 薛稷“瘦硬”书风对其他书家的影响 | 第40-47页 |
| 3.2.1 薛曜和薛绍彭 | 第40-41页 |
| 3.2.2 颜真卿 | 第41-43页 |
| 3.2.3 柳公权 | 第43-45页 |
| 3.2.4 宋徽宗赵佶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