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复合隔减振装置力学性能及受控结构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隔减振(震)技术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粘弹性阻尼减振(震)技术第10-11页
        1.2.2 粘滞流体阻尼减振(震)技术第11页
        1.2.3 空气弹簧技术第11-12页
    1.3 隔减振平台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高精度隔减振平台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大载荷平台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3-15页
        1.4.1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复合隔减振装置的力学性能试验第15-26页
    2.1 复合隔减振装置结构第15页
        2.1.1 复合隔减振装置概述第15页
    2.2 力学性能试验概况第15-16页
        2.2.1 试验目的第15-16页
        2.2.2 试验加载装置第16页
        2.2.3 试验现象第16页
    2.3 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6-22页
        2.3.1 复合隔减振装置试件的滞回曲线第16-19页
        2.3.2 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分析第19-22页
    2.4 动态力学性能指标分析第22-25页
        2.4.1 频率对复合隔减振装置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2.4.2 位移幅值对复合隔减振装置性能的影响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复合隔减振装置力学模型第26-41页
    3.1 复合隔减振装置力学模型推导第26-34页
        3.1.1 粘弹性部分贡献力第26-28页
        3.1.2 粘滞流体贡献力第28-32页
        3.1.3 空气弹簧部分贡献力第32-33页
        3.1.4 复合隔减振装置力学模型第33-34页
    3.2 模型验证第34-40页
        3.2.1 滞回曲线第34-38页
        3.2.2 刚度与阻尼系数的对比第38-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加入复合隔减振装置的平台结构隔减振研究第41-51页
    4.1 平台结构的隔减振目标与激励生成第41-45页
        4.1.1 平台结构的隔减振目标第41页
        4.1.2 修正傅里叶谱法生成激励时程数据第41-45页
    4.2 平台结构隔减振分析第45-50页
        4.2.1 平台结构被动隔减振动力学方程第45-47页
        4.2.2 给定激励下加入复合隔减振装置的平台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第47-49页
        4.2.3 正弦激励下加入复合隔减振装置的平台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第49-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5.1 全文总结第51页
    5.2 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冕物质抛射在内日球层的传播特征研究
下一篇:南京市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