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 研究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2.1 可转债及与公告效应有关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1 与公告效应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2 可转债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2.1.3 可转债与公告效应有关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2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23-25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25-27页 |
2.3 可转债发行动机文献综述 | 第27-29页 |
2.3.1 国外研究 | 第27-29页 |
2.3.2 国内研究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实证分析 | 第31-50页 |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2-34页 |
3.3 样本的选取以及数据来源 | 第34页 |
3.4 实证结果 | 第34-45页 |
3.4.1 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3.4.2 全样本研究结果 | 第35-39页 |
3.4.3 分样本研究结果 | 第39-43页 |
3.4.4 公告效应研究小结 | 第43-45页 |
3.5 可转债发行长期效应研究 | 第45-48页 |
3.5.1 全样本研究结果 | 第45-46页 |
3.5.2 分样本研究结果 | 第46-48页 |
3.5.3 长期效应研究小结 | 第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影响公告效应的因素分析 | 第50-58页 |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50-53页 |
4.2 解释因子的选择以及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4.3 回归结果 | 第54-56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