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电化学沉积薄膜的研究进展简介 | 第15-23页 |
1.2.1 氧化电化学沉积 | 第16-19页 |
1.2.2 还原电化学沉积 | 第19-23页 |
1.3 电化学偶联薄膜的生长及应用 | 第23-27页 |
1.3.1 电化学沉积薄膜的方法 | 第23页 |
1.3.2 电化学沉积薄膜的形成 | 第23-24页 |
1.3.3 电化学沉积薄膜的应用 | 第24-27页 |
1.4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9页 |
第二章 六苯并蔻 (HBC) 的电化学合成、自组装纳米纤维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39-57页 |
2.1 引言 | 第39-42页 |
2.2 自组装HBC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42-49页 |
2.2.1 电化学分子内环化制备盘状HBC | 第42-43页 |
2.2.2 三氯化铁氧化环化HPB制备HBC | 第43-44页 |
2.2.3 电沉积自组装HBC分子的结构表征 | 第44-46页 |
2.2.5 电沉积HBC自组装纳米纤维的形貌及聚集结构 | 第46-49页 |
2.3 自组装HBC纳米纤维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 第49-51页 |
2.3.1 自组装HBC纳米纤维的电容性能 | 第49-51页 |
2.3.2 HBC自组装体电容稳定性 | 第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第三章 含苝酰亚胺基元微孔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n/p-型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 第57-83页 |
3.1 引言 | 第57-60页 |
3.2 n-/p-型孔状有机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60-66页 |
3.2.1 电活性n-/p-型孔状有机聚合物前体分子的设计 | 第60-61页 |
3.2.2 4Cz-4Cl-PBI分子的电化学性质 | 第61-63页 |
3.2.3 电沉积孔状聚合物薄膜微观形貌的表征 | 第63-64页 |
3.2.4 电沉积薄膜光谱性能 | 第64-65页 |
3.2.5 孔状聚合物薄膜的电化学活性 | 第65-66页 |
3.3 n/p-型孔状有机聚合物薄膜超级电容器性能 | 第66-78页 |
3.3.1 孔状有机聚合物电极n-型掺杂态下的电容性能 | 第67-69页 |
3.3.2 孔状有机聚合物电极p-型掺杂态下的电容性能 | 第69-70页 |
3.3.3 孔状有机聚合物的电极稳定性 | 第70-72页 |
3.3.4 孔状有机聚合物电极电子传输性能测试 | 第72-74页 |
3.3.5 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 第74-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第四章 基于电沉积方法构筑含噻吩软交联离子通道薄膜及其对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 第83-99页 |
4.1 引言 | 第83-85页 |
4.2 PM-BTE柔性交联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85-90页 |
4.2.1 M-BTE的电化学性质 | 第85-86页 |
4.2.2 PM-BTE聚合物薄膜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86-88页 |
4.2.3 热稳定性表征 | 第88-89页 |
4.2.4 PM-BTE薄膜的电化学活性 | 第89-90页 |
4.3 PM-BTE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 | 第90-95页 |
4.3.1 PM-BTE薄膜的原位光谱电化学性质 | 第90-91页 |
4.3.2 离子转移通道对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 第91-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第五章 含 4,4'-联吡啶盐(紫精)基元薄膜的还原电化学制备及氧化、还原交替沉积构筑层层自组装薄膜研究 | 第99-119页 |
5.1 引言 | 第99-100页 |
5.2 还原电化学沉积交联网状薄膜的制备 | 第100-111页 |
5.2.1 还原电化学聚合前体分子的设计、合成 | 第100-101页 |
5.2.2 还原电化学聚合前体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过程 | 第101-106页 |
5.2.3 有机相中还原电聚合薄膜的光谱性质 | 第106-108页 |
5.2.4 PV分子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过程 | 第108-111页 |
5.3 电化学层层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 第111-115页 |
5.3.1 水相中PV与EDOT的电化学聚合 | 第111页 |
5.3.2 电化学层层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 第111-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第六章 实验用材料和测试仪器 | 第119-123页 |
6.1 实验用药品和试剂 | 第119页 |
6.2 实验用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119-123页 |
6.2.1 电化学实验 | 第119-120页 |
6.2.2 微电极直径的测定 | 第120页 |
6.2.3 UV-vis光谱 | 第120页 |
6.2.4 FT-IR光谱 | 第120页 |
6.2.5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120-121页 |
6.2.6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 第121页 |
6.2.7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121页 |
6.2.8 X-射线衍射 (XRD) | 第121页 |
6.2.9 NMR测试 | 第121页 |
6.2.10 柔性电容器 | 第121-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件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