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唐前悼亡诗简论 | 第14-23页 |
1.1 《诗经》——悼亡诗最初范式的确立 | 第14-17页 |
1.2 汉武帝悼亡诗——千古帝王的旷世绝唱 | 第17-19页 |
1.3 东晋潘岳——“悼亡”意义确立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唐朝悼亡诗 | 第23-44页 |
2.1 唐悼亡诗歌进一步发展 | 第23-24页 |
2.2 韦应物——“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 第24-30页 |
2.3 元稹——“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第30-37页 |
2.4 李商隐——“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 第37-44页 |
第三章 唐朝悼亡诗艺术特色 | 第44-51页 |
3.1 情感类型的复杂化 | 第44-45页 |
3.2 丰富的意象体系 | 第45-48页 |
3.3 悼亡诗中相对平等的夫妻关系 | 第48-49页 |
3.4 范式丰富、语言朴实、形式多样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唐朝悼亡诗创作局限性 | 第51-56页 |
4.1 面对“生死”哲学问题的无力挣脱 | 第51-52页 |
4.2 哀悼的“功利性”与“自私性” | 第52-54页 |
4.3 题材、手法多沿袭前人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