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近钻头测量与无线短传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8-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9页 |
·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井下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本文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井下声波传输信道及其基本特性 | 第20-41页 |
·井下声波传输信道的类型 | 第20-21页 |
·地层信道 | 第20页 |
·钻井液信道 | 第20-21页 |
·钻具信道 | 第21页 |
·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基本特性 | 第21-27页 |
·均匀各向同性无限大固体中的声波 | 第21-23页 |
·声波在固体边界处的反射和折射 | 第23-26页 |
·声波在固体边界处的传播 | 第26-27页 |
·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时的衰减 | 第27页 |
·井下钻具及其基本结构特征 | 第27-36页 |
·钻杆及其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钻铤及其结构特征 | 第29-31页 |
·稳定器及其结构特征 | 第31页 |
·井下动力钻具及其结构特征 | 第31-35页 |
·钻具组合 | 第35-36页 |
·声波在钻柱中传播的基本特性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螺杆钻具的声波特性的分析 | 第41-57页 |
·近钻头钻具组合的基本型式 | 第41-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建模 | 第43-44页 |
·时域特性分析 | 第44-48页 |
·频域特性分析 | 第48-53页 |
·实验 | 第53-56页 |
·实验装置 | 第53-54页 |
·实验及结果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近钻头声波传输信道的分析 | 第57-86页 |
·近钻头声波传输信道的基本结构型式 | 第57-58页 |
·直通信道 | 第57页 |
·旁通信道 | 第57-58页 |
·直通信道的分析 | 第58-69页 |
·第一种结构型式的分析 | 第58-62页 |
·第二种结构型式的分析 | 第62-67页 |
·两种结构型式的比较 | 第67-69页 |
·旁通信道的分析 | 第69-84页 |
·第一种结构形式 | 第70-74页 |
·第二种结构形式 | 第74-78页 |
·第三种结构形式 | 第78-81页 |
·三种结构形式的比较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直通信道和旁通信道的比较 | 第84-85页 |
·近钻头声波通信信道的总体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85-86页 |
第5章 近钻头声波通信方法的研究 | 第86-100页 |
·近钻头声波通信系统的分析 | 第86-87页 |
·信号调制解调方法研究 | 第87-91页 |
·常用的信号调制方法及其特点 | 第87-90页 |
·调制解调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90-91页 |
·编解码方法研究 | 第91-97页 |
·编解码技术的分析与选择 | 第91-93页 |
·卷积码编码 | 第93-95页 |
·Viterbi 解码 | 第95-97页 |
·实验与结果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近钻头无线短传系统的设计 | 第100-129页 |
·短传系统功能与总体设计 | 第100-102页 |
·硬件系统设计 | 第102-113页 |
·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 第102-107页 |
·井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 第107-110页 |
·声波发射部分的设计 | 第110页 |
·声波接收部分的设计 | 第110-111页 |
·电源支持模块 | 第111-112页 |
·与 MWD 或其他上层仪器的接口 | 第112-113页 |
·软件系统设计 | 第113-121页 |
·功能和总体设计 | 第113-116页 |
·数据存取功能的实现 | 第116-121页 |
·信号的调制与编码 | 第121页 |
·安全与可靠性设计 | 第121-124页 |
·硬件系统的总体考虑 | 第122-123页 |
·软件系统的总体考虑 | 第123-124页 |
·存储系统的考虑 | 第124页 |
·实验及结果 | 第124-127页 |
·地面试验 | 第125-126页 |
·下井实验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作者简介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