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准东煤田大气污染分析与PM2.5、PM10遥感监测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大气污染研究第10-12页
        1.2.1 气溶胶颗粒第10-11页
        1.2.2 降尘、PM_(10)和PM_(2.5)的污染及气象因子对PM_(2.5)、PM_(10)质量浓度的影响第11-12页
    1.3 颗粒物遥感监测研究第12-14页
    1.4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1 研究目标第14页
        1.4.2 研究内容第14页
        1.4.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4 技术路线第15页
    1.5 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19页
    2.1 自然环境简况第16-17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页
        2.1.2 地形地貌第16-17页
        2.1.3 水文特征第17页
        2.1.4 气候特征第17页
        2.1.5 动植物概况和自然资源第17页
    2.2 社会经济第17-18页
    2.3 主要露天矿区与工业区第18页
    2.4 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19-27页
    3.1 野外数据采集第19-20页
        3.1.1 采样点布设第19页
        3.1.2 采样时间第19页
        3.1.3 采样仪器第19-20页
    3.2 室内试验数据获取第20-21页
    3.3 数据处理第21-24页
        3.3.1 常规统计分析第21页
        3.3.2 插值方法第21页
        3.3.3 重金属污染评价第21页
        3.3.4 健康风险评价第21-24页
    3.4 MODIS气溶胶产品第24-26页
        3.4.1 MODIS影像第24-25页
        3.4.2 MODIS气溶胶产品第25-26页
    3.5 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降尘、PM_(2.5)和PM_(10)污染分析第27-37页
    4.1 降尘污染第27-28页
    4.2 颗粒物PM_(2.5)、PM_(10)污染第28-32页
        4.2.1 PM_(2.5)、PM_(10)的总体污染状况第29页
        4.2.2 PM_(2.5)、PM_(10)的时间变化特征第29-30页
        4.2.3 PM_(2.5)、PM_(10)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0-32页
    4.3 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关系第32-34页
        4.3.1 不同粒径颗粒间的相关性第32页
        4.3.2 PM_(2.5)、PM_(10)和降尘污染关系第32-34页
    4.4 PM_(2.5)、PM_(10)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第34-36页
    4.5 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降尘重金属污染第37-44页
    5.1 降尘重金属基本特征第37页
    5.2 降尘重金属污染评价第37-40页
    5.3 健康风险评价第40-43页
        5.3.1 重金属日均暴露量第40页
        5.3.2 降尘重金属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评价第40-43页
    5.4 小结第43-44页
第六章 基于AOD的PM_(2.5)、PM_(10)质量浓度遥感估算第44-56页
    6.1 获取MODIS的AOD数据第44页
    6.2 获取每个样点的AOD数据第44-45页
    6.3 AOD与PM_(2.5)、PM_(10)质量浓度关系第45-47页
    6.4 建立AOD与PM_(2.5)、PM_(10)质量浓度拟合模型第47-52页
        6.4.1 线性模型第47-48页
        6.4.2 多项式模型第48-49页
        6.4.3 指数函数模型第49-50页
        6.4.4 对数函数模型第50-51页
        6.4.5 幂函数模型第51-52页
    6.5 PM_(2.5)、PM_(10)质量浓度估算模型第52-55页
    6.6 小结第55-5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7.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7.2 特色与创新第57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8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研究
下一篇: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