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巨型框架结构的功能可恢复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1.2 巨型框架结构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1 巨型框架结构的应用现状第18-20页
        1.2.2 巨型框架结构的理论研究第20-21页
        1.2.3 巨型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第21-22页
    1.3 功能可恢复思想及其研究现状第22-24页
        1.3.1 功能可恢复思想的提出背景第22页
        1.3.2 功能可恢复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4-26页
        1.4.1 研究目的第24页
        1.4.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巨型框架及其减震结构建模及分析第26-41页
    2.1 巨型框架结构模型简介第26-27页
    2.2 含减振子结构的巨型框架简介第27-30页
        2.2.1 超高层结构振动控制概述第27-29页
        2.2.2 含减振子结构的巨型框架设计第29-30页
    2.3 弹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0-34页
        2.3.1 ABAQUS软件及显式分析简介第30-32页
        2.3.2 单元的选取第32-33页
        2.3.3 模态分析第33-34页
    2.4 弹性动力时程结果分析第34-39页
        2.4.1 参数定义及评价目标选取第34-35页
        2.4.2 地震动的选取第35-38页
        2.4.3 减震效果分析对比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巨型框架及其减震结构倒塌易损性分析第41-56页
    3.1 倒塌易损性的意义和作用第41-43页
    3.2 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第43-45页
        3.2.1 增量动力分析法介绍第43-44页
        3.2.2 IM与DM的选取第44-45页
    3.3 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第45-55页
        3.3.1 材料本构的选择第45-49页
        3.3.2 两类巨型框架结构的IDA分析第49-51页
        3.3.3 损伤状态划分及易损性曲线第51-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震后功能可恢复目标的分析对比第56-71页
    4.1 基于FEMA-P58的震后损失评估理论第56-59页
        4.1.1 震后损失的性能指标及评估方法第56-58页
        4.1.2 震后损失评估方法流程及工具第58-59页
    4.2 性能模型的建立第59-66页
        4.2.1 基本建筑信息模型第59-61页
        4.2.2 人口模型第61-62页
        4.2.3 构件易损性第62-65页
        4.2.4 倒塌易损性第65-66页
        4.2.5 结构响应参数第66页
    4.3 巨型框架及其减震结构分析结果及对比第66-70页
        4.3.1 结果函数及性能计算原理第66-69页
        4.3.2 修复费用对比第69-70页
        4.3.3 人员伤亡对比第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溶液中有机砷的光化学降解转化研究
下一篇:济宁移动公司基站代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