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育率水平转变的人口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10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0-1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2 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2.1 人口转变与人口效应理论 | 第13-14页 |
2.1.1 人口转变理论 | 第13页 |
2.1.2 人口效应理论 | 第13-14页 |
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3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2.3.1 人口自效应研究 | 第15-16页 |
2.3.2 人口经济效应研究 | 第16-18页 |
2.3.3 新疆区域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4 本人对文献综述的评价 | 第19-21页 |
3 新疆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的变化 | 第21-25页 |
3.1 历年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 | 第21-22页 |
3.2 育龄妇女生育模式变化 | 第22-24页 |
3.2.1 育龄妇女生育规模状况 | 第22-23页 |
3.2.2 育龄妇女分年龄生育率水平变化状况 | 第23-24页 |
3.3 育龄妇女孩次率生育变化 | 第24-25页 |
4 新疆生育率转变的人口自效应研究 | 第25-39页 |
4.1 人口自效应界定与方法选取 | 第25页 |
4.2 初始数据的选取及比较方案的确定 | 第25-30页 |
4.2.1 初始数据的选取与参数设定 | 第25-28页 |
4.2.2 生育方案的估计与选取 | 第28-30页 |
4.3 人口自效应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4.3.1 人口规模变动效应 | 第30-33页 |
4.3.2 人口结构变动效应 | 第33-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新疆生育率转变的人口经济效应研究 | 第39-53页 |
5.1 人口经济效应界定与方法选取 | 第39页 |
5.1.1 基本假设 | 第39页 |
5.1.2 方案设定 | 第39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5.2.1 消费函数模型 | 第40-41页 |
5.2.2 固定资本存量模型 | 第41-42页 |
5.2.3 劳动投入模型 | 第42页 |
5.2.4 生产函数模型 | 第42-44页 |
5.2.5 人口—经济动态模型 | 第44-45页 |
5.3 人口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5.4.1 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变动的复合经济效应 | 第45-49页 |
5.4.2 人口规模经济效应 | 第49-51页 |
5.4.3 人口结构经济效应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6.1.1 人口自效应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1.2 人口经济效应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相关对策及建议 | 第55-58页 |
6.2.1 全面放开二胎,保持现有人口规模增长 | 第55页 |
6.2.2 优化人口结构,完善养老保险机制 | 第55-56页 |
6.2.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56页 |
6.2.4 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政策衔接 | 第56页 |
6.2.5 重视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表 1:方案一和方案二人口自效应相关数据 | 第61-63页 |
附表 2:方案一和方案二人口经济效应相关数据 | 第63-65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