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12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2.1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涵义 | 第14-15页 |
2.1.1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界定 | 第14页 |
2.1.2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类型及特点 | 第14-15页 |
2.2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涵义 | 第15-27页 |
2.2.1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界定 | 第15-16页 |
2.2.2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类型及特点 | 第16-18页 |
2.2.3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含义 | 第18页 |
2.2.4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 第18-19页 |
2.2.5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程序 | 第19-20页 |
2.2.6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 第20-21页 |
2.2.7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 第21-26页 |
2.2.8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应对方法 | 第26-27页 |
第3章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36页 |
3.1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3.1.1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施工方案的审查现状 | 第27页 |
3.1.2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监督计划提报现状 | 第27-28页 |
3.1.3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8页 |
3.1.4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现状 | 第28-29页 |
3.1.5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防护现状 | 第29-30页 |
3.2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30-36页 |
3.2.1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缺乏 | 第30页 |
3.2.2 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教育培训不到位 | 第30-31页 |
3.2.3 项目施工单位管理层的安全风险意识及重视程度不足 | 第31-32页 |
3.2.4 项目施工方案编制考虑不全面引致的安全风险问题 | 第32页 |
3.2.5 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监督计划提报不统一不真实 | 第32-33页 |
3.2.6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不足 | 第33-36页 |
第4章 影响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的因素 | 第36-41页 |
4.1 项目施工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页 |
4.2 项目施工管理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4.3 项目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4.4 项目施工机械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5 项目施工机具材料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页 |
4.6 项目施工环境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4.7 行车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第5章 铁路邻近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 第41-52页 |
5.1 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 第41-43页 |
5.1.1 完善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 第41页 |
5.1.2 强化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 第41-43页 |
5.1.3 建立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 | 第43页 |
5.2 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 第43-46页 |
5.2.1 严格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 第43-44页 |
5.2.2 严格项目施工机械的管控和规范使用 | 第44-45页 |
5.2.3 强化项目施工机具材料的加固和清理 | 第45-46页 |
5.3 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防护策略 | 第46-49页 |
5.3.1 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预警系统 | 第46-47页 |
5.3.2 完善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监控与巡视措施 | 第47-49页 |
5.3.3 完善项目施工的应急预案及其演练措施 | 第49页 |
5.4 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规避策略 | 第49-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5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问题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