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和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1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庆阳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 第14-26页 |
2.1 庆阳市基本概况 | 第14页 |
2.1.1 自然地理 | 第14页 |
2.1.2 社会经济 | 第14页 |
2.2 庆阳市水资源基本概况 | 第14-17页 |
2.2.1 地表水资源 | 第14-16页 |
2.2.2 地下水资源量 | 第16-17页 |
2.3 庆阳市水资源特征分析 | 第17页 |
2.3.1 水资源总量短缺 | 第17页 |
2.3.2 降水量少,径流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繁 | 第17页 |
2.3.3 地表水泥沙含量大 | 第17页 |
2.4 庆阳市水利用开发情况 | 第17-20页 |
2.5 庆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0-26页 |
2.5.1 庆阳市水利工程现状 | 第20页 |
2.5.2 庆阳市现状供用水情况 | 第20-26页 |
第三章 庆阳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3.1.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 第26-27页 |
3.1.2 水指标限制无法满足需求 | 第27页 |
3.2 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3.2.1 污水排放严重 | 第27页 |
3.2.2 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27页 |
3.2.3 城市水利用不足 | 第27页 |
3.2.4 节水意识匮乏 | 第27-28页 |
3.3 庆阳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3.3.1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28页 |
3.3.2 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节水型社会建设能力分析 | 第29-31页 |
4.1 节水潜力分析 | 第29-30页 |
4.1.1 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潜力分析 | 第29页 |
4.1.2 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 第29页 |
4.1.3 工业节水潜力分析 | 第29页 |
4.1.4 生态及城市环境节水分析 | 第29-30页 |
4.2 水资源挖掘潜力分析 | 第30页 |
4.2.1 雨洪集蓄利用分析 | 第30页 |
4.2.2 污水处理回用分析 | 第30页 |
4.2.3 地表苦咸水利用分析 | 第30页 |
4.2.4 地下水开采分析 | 第30页 |
4.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庆阳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任务 | 第31-34页 |
5.1 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 第31-32页 |
5.1.1 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 第31页 |
5.1.2 行业节水目标 | 第31-32页 |
5.2 节水措施分析 | 第32-34页 |
5.2.1 农业生产节水措施 | 第32-33页 |
5.2.2 工业节水措施 | 第33页 |
5.2.3 城镇生活节水措施 | 第33-34页 |
第六章 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研究 | 第34-51页 |
6.1 庆阳市节水型社建设成效 | 第34-35页 |
6.2 西峰区雨洪集蓄利用保塬工程 | 第35-48页 |
6.2.1 项目背景 | 第35-36页 |
6.2.2 工程现状 | 第36-40页 |
6.2.3 工程总体布置 | 第40-45页 |
6.2.4 节水效益 | 第45-48页 |
6.3 庆阳石化公司水循环利用 | 第48-49页 |
6.3.1 项目背景 | 第48页 |
6.3.2 节水措施 | 第48-49页 |
6.3.3 效益分析 | 第49页 |
6.4 庆城县玄马设施农业节水示范基地 | 第49-50页 |
6.4.1 项目概况 | 第49-50页 |
6.4.2 节水措施 | 第50页 |
6.4.3 效益分析 | 第50页 |
6.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52页 |
7.2 节水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