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反腐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意义、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反腐思想 | 第19-22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 | 第19-21页 |
二、古代官德思想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经典理论 | 第22-23页 |
一、剥削制度与私有制度是腐败的根源 | 第22-23页 |
二、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人的定位 | 第23页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反腐思想 | 第23-26页 |
一、以公为仆、主权在民 | 第23-24页 |
二、天下为公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形成 | 第26-30页 |
一、毛泽东反腐思想的萌芽 | 第26-27页 |
二、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形成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发展 | 第30-34页 |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30-32页 |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深度探究党员贪腐的原因 | 第34-36页 |
一、官本位思想延续 | 第34页 |
二、西方资产阶级的影响及和平演变的威胁 | 第34-35页 |
三、党内阶级成份的复杂性 | 第35-36页 |
四、党员自身修养不足 | 第36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反腐的措施 | 第36-41页 |
一、反腐教育 | 第36-37页 |
二、清廉表率 | 第37-38页 |
三、群众运动与民主监督 | 第38-39页 |
四、建立反腐法制保障体系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局限性 | 第41-45页 |
第一节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41-42页 |
一、现实性 | 第41-42页 |
二、坚决性 | 第42页 |
三、系统性 | 第42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局限性 | 第42-45页 |
一、认识偏差 | 第42-43页 |
二、制度建设不足 | 第43页 |
三、政治运动化错误 | 第43-45页 |
第六章 毛泽东反腐思想对当代中国反腐的启示 | 第45-52页 |
第一节 反腐必须从源头做起 | 第45-46页 |
一、新时期仍需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 第45页 |
二、坚持廉政思想教育不放松 | 第45-46页 |
三、树立反腐廉政社会风尚 | 第46页 |
第二节 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并进 | 第46-49页 |
一、规范党纪党规,加强党内监督 | 第46-47页 |
二、注重民主党派党外监督 | 第47页 |
三、信息网络与全民反腐体系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反腐法律保障体系构建 | 第49-51页 |
一、法制完善,规范明确 | 第49-50页 |
二、从严执法,贪腐必究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国际形势相结合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