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事件的水汽来源与成因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论文章节安排第11-13页
        1.3.1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3.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11-12页
        1.3.3 论文章节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华南暴雨“积成效应”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第13-28页
    2.1 资料与处理第13页
    2.2 定义与方法第13-16页
    2.3 华南暴雨“积成效应”的时间演化特征第16-21页
        2.3.1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时间特征第16-18页
        2.3.2 华南后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时间特征第18-21页
    2.4 华南暴雨“积成效应”的空间特征第21-26页
        2.4.1 华南汛期降水的空间特征第21-23页
        2.4.2 华南暴雨“积成效应”的空间特征第23-25页
        2.4.3 华南降水空间型与暴雨“积成效应”空间型的对应关系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特征分析及机理初探第28-41页
    3.1 资料和方法第28页
    3.2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影响区第28-32页
        3.2.1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强度第29-30页
        3.2.2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两种类型第30-32页
    3.3 华南地区两类暴雨“积成效应”的环流场对比第32-34页
    3.4 华南地区两类暴雨“积成效应”形成机理初探第34-36页
        3.4.1 中部型暴雨“积成效应”强年与SST的联系第34-35页
        3.4.2 西部型暴雨“积成效应”强年与SST的联系第35-36页
    3.5 华南地区两类暴雨“积成效应”的SST实况特征第36-39页
        3.5.1 1979年以来6个中部型暴雨“积成效应”年SST实况特征第36-38页
        3.5.2 1979年以来8个西部型暴雨“积成效应”年SST实况特征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基于拉格朗日模式的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事件水汽源地分析第41-51页
    4.1 资料和方法第41-43页
        4.1.1 资料第41页
        4.1.2 轨迹模拟方案第41-42页
        4.1.3 面源贡献定量估计方法第42-43页
    4.2 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事件的水汽源地分析第43-45页
    4.3 各水汽源地对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事件的贡献比较第45-47页
    4.4 不同水汽源地影响下华南前汛期暴雨“积成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重庆妇女运动
下一篇:含有POSS基团的苝二酰亚胺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和聚集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