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 第17-26页 | 
| 2.1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 第17-19页 | 
| 2.1.1 骨牌理论 | 第17-18页 | 
| 2.1.2 轨迹交叉理论 | 第18-19页 | 
| 2.1.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 第19页 | 
| 2.2 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现状 | 第19-22页 | 
| 2.2.1 近十年建筑施工事故总体状况 | 第19-20页 | 
| 2.2.2 2015 年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情况分析 | 第20-22页 | 
| 2.3 三类主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 第22-26页 | 
| 2.3.1 高处坠落事故 | 第22-23页 | 
| 2.3.2 坍塌事故 | 第23-24页 | 
| 2.3.3 物体打击事故 | 第24-26页 | 
| 第3章 安全隐患排查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 第26-34页 | 
| 3.1 危险源辨别 | 第26-30页 | 
| 3.1.1 危险源和隐患的区别与联系 | 第26页 | 
| 3.1.2 危险源分类 | 第26-28页 | 
| 3.1.3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别 | 第28-30页 | 
| 3.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评价方法分析 | 第30-34页 | 
| 3.2.1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评价方法 | 第30页 | 
| 3.2.2 几种典型的安全隐患评价方法 | 第30-34页 | 
| 第4章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 第34-42页 | 
| 4.1 遵循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管理的相关原则 | 第34页 | 
| 4.1.1 系统的原则 | 第34页 | 
| 4.1.2 预防为主的原则 | 第34页 | 
| 4.1.3 强制管理的原则 | 第34页 | 
| 4.2 建立科学的安全保证组织体系 | 第34-36页 | 
| 4.2.1 设定安全目标 | 第34-35页 | 
| 4.2.2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第35-36页 | 
| 4.3 控制企业及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 第36-38页 | 
| 4.3.1 控制人的危险源 | 第36-37页 | 
| 4.3.2 控制物的危险源 | 第37-38页 | 
| 4.4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预防 | 第38-42页 | 
| 4.4.1 强化施工现场险兆事故管理 | 第38-39页 | 
| 4.4.2 及时采取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 第39-42页 | 
| 第5章 隐患排查与安全评价实例应用 | 第42-53页 | 
| 5.1 未进行隐患排查与安全评价的案例 | 第42-47页 | 
| 5.1.1 工程概况及“12.19”事故简介 | 第42页 | 
| 5.1.2 “12.19”事故安全评价分析 | 第42-46页 | 
| 5.1.3 事故成因分析 | 第46页 | 
| 5.1.4 事故结论与教训 | 第46-47页 | 
| 5.2 隐患排查与整改专项活动 | 第47-53页 | 
| 5.2.1 活动简介 | 第47页 | 
| 5.2.2 专项活动目的 | 第47页 | 
| 5.2.3 专项活动内容 | 第47-48页 | 
| 5.2.4 隐患排查结果与相关责任方 | 第48-51页 | 
| 5.2.5 隐患原因分析与整改建议 | 第51页 | 
| 5.2.6 隐患整改复查 | 第51-5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