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9-11页 |
1.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动机与改进目标 | 第11-12页 |
1.2 本论文的技术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高效视频编码理论基础 | 第14-34页 |
2.1 高效视频编码整体框架 | 第14页 |
2.2 高效视频编码功能模块 | 第14-33页 |
2.2.1 编码单元 | 第15-18页 |
2.2.2 预测编码 | 第18-27页 |
2.2.2.1 帧内预测编码 | 第18-23页 |
2.2.2.2 帧间预测编码 | 第23-27页 |
2.2.3 变换编码 | 第27-29页 |
2.2.4 熵编码 | 第29-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旋转椭圆模型和HEVC帧内预测模型 | 第34-45页 |
3.1 KLT变换原理 | 第34-38页 |
3.1.1 协方差矩阵 | 第34-35页 |
3.1.2 KLT变换矩阵 | 第35-38页 |
3.2 图像协方差关系模型 | 第38-40页 |
3.2.1 经典圆形模型介绍 | 第39-40页 |
3.2.2 旋转椭圆模型的提出 | 第40页 |
3.3 HEVC帧内模式预测机制 | 第40-44页 |
3.3.1 Plannar模式 | 第41页 |
3.3.2 DC模式 | 第41页 |
3.3.3 角度模式 | 第41-44页 |
3.3.3.1 参考像素映射处理 | 第42-43页 |
3.3.3.2 预测像素值计算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新型变换矩阵的提取 | 第45-59页 |
4.1 残差像素块的多项式表达 | 第45-46页 |
4.2 残差像素块的协方差矩阵计算 | 第46-47页 |
4.3 变换矩阵的分解和调整 | 第47-57页 |
4.3.1 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 | 第48页 |
4.3.2 变换矩阵的调整 | 第48-57页 |
4.3.2.1 HEVC标准中的整数变换方法 | 第49-54页 |
4.3.2.2 放大倍数调整 | 第54-55页 |
4.3.2.3 扫描顺序调整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基于预测模式的新型变换在HEVC编码工程中的测试结果 | 第59-65页 |
5.1 HEVC官方测试模型HM介绍 | 第59页 |
5.2 新型变换的测试环境及配置参数 | 第59-60页 |
5.3 新型变换在HEVC中的应用 | 第60-61页 |
5.4 新型变换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