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慈善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一) 慈善的内涵 | 第11页 |
(二) 慈善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1. 民间互助理论 | 第11-12页 |
2. 第三次分配理论 | 第12页 |
3.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 | 第12-13页 |
4. 社会风险控制理论 | 第13页 |
5. 非政府组织理论 | 第13-15页 |
二、我国慈善立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5-19页 |
(一) 我国慈善立法的基本现状 | 第15-16页 |
1. 我国慈善捐赠立法的历史沿革 | 第15页 |
2. 我国慈善捐赠立法主要成就 | 第15-16页 |
(二) 目前我国慈善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第16-19页 |
1. 目前我国已有慈善立法内容陈旧,制度不健全 | 第16-17页 |
2.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地位不明确,激励机制不科学 | 第17页 |
3. 目前我国慈善捐赠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17-19页 |
三、域外慈善立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19-23页 |
(一) 域外慈善立法的成功经验 | 第19-21页 |
1. 英国慈善立法模式及内容 | 第19-20页 |
2. 美国慈善的立法和内容 | 第20-21页 |
(二) 域外慈善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3页 |
1. 慈善活动的发展需要有健康的法律环境 | 第21页 |
2. 得益于科学的慈善管理制度 | 第21-22页 |
3. 构建了严密的慈善组织监督体系 | 第22页 |
4. 形成了对慈善组织有效的税收激励机制 | 第22-23页 |
四、完善我国慈善立法的基本路径 | 第23-28页 |
(一) 通过制定或修改法律,完善我国慈善组织的相关制度构建 | 第23-24页 |
1. 在我国应当适当下调慈善组织准入条件 | 第23页 |
2. 政府应该对慈善组织给予宽松的环境,不应该限制太多 | 第23页 |
3. 通过法律规定赋予慈善捐赠人员的素质水平 | 第23-24页 |
(二) 明确慈善主体的法律地位,完善税收激励法律规范 | 第24-26页 |
1. 明确慈善主体的法律地位 | 第24页 |
2. 完善我国税收优惠的激励机制 | 第24-26页 |
(三) 构建科学的慈善捐赠监管机制 | 第26-28页 |
1. 完善我国慈善捐赠信息公示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 第26页 |
2. 完善我国慈善组织财务审计制度 | 第26-27页 |
3. 建立慈善行业内部治理章程,加强慈善组织自律 | 第27页 |
4.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