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4.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1.4.2 劳动力供求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1.4.3 社会流动理论 | 第19-20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1.6.1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状况 | 第23-35页 |
2.1 研究生就业的历史演进及变化 | 第23-27页 |
2.1.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 第23-24页 |
2.1.2 改革开放初期及就业制度改革阶段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 第24-25页 |
2.1.3 高校扩招后至今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阶段的就业情况 | 第25-27页 |
2.2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及差异 | 第27-32页 |
2.2.1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的差异 | 第27-29页 |
2.2.2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签约单位的差异 | 第29-31页 |
2.2.3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区域流向的差异 | 第31-32页 |
2.3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职业取向的差异 | 第32-35页 |
2.3.1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职业预期收入的差异 | 第32-33页 |
2.3.2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择业标准的差异 | 第33-35页 |
第3章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原因的分析 | 第35-46页 |
3.1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 第35-38页 |
3.1.1 国家政策的变化在差异形成中起着导向性作用 | 第35-36页 |
3.1.2 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差异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 第36-37页 |
3.1.3 社会多元价值导向在差异形成中起着影响性作用 | 第37-38页 |
3.2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的重要因素 | 第38-42页 |
3.2.1 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 第39-40页 |
3.2.2 高校质量和学科影响力差异较大 | 第40-41页 |
3.2.3 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备工作欠缺 | 第41-42页 |
3.3 个人因素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的主要因素 | 第42-46页 |
3.3.1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行业取向不同 | 第42-43页 |
3.3.2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择业标准不同 | 第43-44页 |
3.3.3 不同学科硕士研究生职业目标明确度不同 | 第44-46页 |
第4章 促进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建议 | 第46-54页 |
4.1 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缩小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的基石 | 第46-48页 |
4.1.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 第46-47页 |
4.1.2 完善研究生就业监测反馈体系 | 第47-48页 |
4.1.3 积极完善基层服务优惠政策 | 第48页 |
4.2 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缩小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的核心 | 第48-51页 |
4.2.1 调整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 第48-49页 |
4.2.2 强化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49-51页 |
4.2.3 加强研究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51页 |
4.3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是缩小硕士研究生就业差异的关键 | 第51-54页 |
4.3.1 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 | 第52页 |
4.3.2 努力提高个人能力 | 第52-53页 |
4.3.3 灵活创业以带动就业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