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寻甸一中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2页
        (一)国外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第9-10页
        (二)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第10-12页
            1.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观点第10页
            2.国内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个案第10-12页
    三、基本概念第12页
        (一)课堂教学模式第12页
        (二)“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第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2-13页
        (二)比较分析法第13页
        (三)案例分析法第13页
    五、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概述第14-17页
    一、“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由来第14页
    二、“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第14-15页
        (一)“引”即教师导入教学内容第14页
        (二)“动”即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第14-15页
        (三)“展”即学生展示知识第15页
        (四)“评”即教师做出评价第15页
        (五)“考”即教师当堂进行考核第15页
    三、“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第15-17页
        (一)在引导中学习知识第15-16页
        (二)在互动中强化知识第16页
        (三)在展评中提升能力第16页
        (四)在考试中巩固知识第16-17页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17页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第17-18页
        (三)遗忘曲线理论第18-19页
        (四)建构主义理论第19页
    二、“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第19-21页
        (一)坚持教学学生主体原则第19页
        (二)坚持启发学生思维原则第19-20页
        (三)坚持教学因材施教原则第20页
        (四)坚持学习机会公平原则第20-21页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反思第21-42页
    一、“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第21-34页
        (一)教学前的准备第21-24页
            1.学校的准备第21-22页
            2.教师的准备第22-23页
            3.学生的准备第23-24页
        (二)“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第24-34页
            1.“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生活》中的实践第24-30页
            2.“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在《哲学生活》中的实践第30-34页
    二、对“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第34-42页
        (一)“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第34-37页
            1.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增强第34-35页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第35-36页
            3.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第36-37页
        (二)“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第37-42页
            1.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适应教学实践需要第38-39页
            2.课堂时间安排与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矛盾第39页
            3.学生参与教学“动”的环节存在困难第39-40页
            4.“展”的形式过于单一第40页
            5.教学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第40-42页
第四章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第42-47页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第42-43页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第42页
        (二)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第42-43页
        (三)教师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第43页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43页
    二、完善“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第43-46页
        (一)灵活安排“引、动、展、评、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时间第43页
        (二)强化“引”的作用第43-44页
        (三)增强“动”的参与第44-45页
        (四)突出“展”的多样化第45页
        (五)完善“评”价体系第45-46页
        (六)丰富“考”的内容与形式第46页
    三、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第46页
        (一)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第46页
        (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第46页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考核制度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景观多样性对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种群动态的影响
下一篇:卷积神经网络在乳腺肿块分类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