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实时混成系统 | 第13-14页 |
1.1.2 软件系统质量保证 | 第14-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形式化方法与模型检验 | 第16-17页 |
1.2.2 混成自动机与可达性验证 | 第17-19页 |
1.3 本文工作 | 第19-21页 |
1.3.1 基于面向路径编码的组合线性混成自动机有界可达性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1.3.2 线性混成自动机有界可达性验证全局性质推导研究 | 第20-21页 |
1.3.3 基于混成自动机的事件驱动物联网实时系统验证与修复研究 | 第21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混成系统和混成自动机 | 第23-27页 |
2.1.1 线性混成自动机定义 | 第23-24页 |
2.1.2 线性混成自动机路径与行为 | 第24-25页 |
2.1.3 组合线性混成自动机 | 第25-27页 |
2.2 线性混成自动机的可达性分析 | 第27-28页 |
2.2.1 可达性规约与验证 | 第27-28页 |
2.2.2 面向路径的有界可达性分析 | 第28页 |
2.3 基于组合Ⅱs路径的状态空间约减技术 | 第28-30页 |
2.3.1 ⅡS路径片段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2.3.2 ⅡS路径片段定位与状态空间约减 | 第29页 |
2.3.3 组合ⅡS路径片段的定义与状态空间约减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面向路径编码的组合线性混成自动机有界可达性技术研究 | 第31-47页 |
3.1 前期工作及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3.1.1 前期工作 | 第31-32页 |
3.1.2 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3.2 基于经典STEP语义的有界可达性检验方法 | 第33-39页 |
3.2.1 基于经典STEP语义的路径编码 | 第33-36页 |
3.2.2 基于经典STEP语义下的路径可达性规约验证 | 第36-37页 |
3.2.3 基于经典STEP语义的混成自动机可达性检验 | 第37-39页 |
3.3 基于经典STEP语义的路径搜索编码优化 | 第39-42页 |
3.3.1 编码优化方案1 | 第39-40页 |
3.3.2 编码优化方案2 | 第40-41页 |
3.3.3 编码优化方案3 | 第41-42页 |
3.4 实验研究与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3.4.1 实验模型 | 第42-43页 |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线性混成自动机有界可达性验证全局性质推导研究 | 第47-65页 |
4.1 前期工作与问题分析 | 第47-49页 |
4.1.1 基于LTL检验的ⅡS路径片段表达与验证 | 第47-48页 |
4.1.2 基于LTL检验的全局结果推导设计与框架 | 第48页 |
4.1.3 框架缺陷 | 第48-49页 |
4.1.4 时间效率问题 | 第49页 |
4.2 增量式推导方法技术细节 | 第49-53页 |
4.2.1 Buchi自动机增量式构造方法 | 第50-52页 |
4.2.2 on-the-fly的检验方式 | 第52-53页 |
4.3 全局结果增量式推导框架 | 第53-58页 |
4.4 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58-62页 |
4.4.1 实验模型 | 第58-60页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基于混成自动机的事件驱动物联网实时系统验证与修复研究 | 第65-79页 |
5.1 前期工作与问题分析 | 第65-67页 |
5.1.1 IoT设备 | 第65页 |
5.1.2 IFTTT系统 | 第65-66页 |
5.1.3 问题分析 | 第66-67页 |
5.2 框架设计 | 第67-68页 |
5.3 自动化建模方法 | 第68-72页 |
5.3.1 设备信息与建模 | 第68-70页 |
5.3.2 用户规则建模 | 第70-71页 |
5.3.3 模型优化方法 | 第71-72页 |
5.4 检验与修复方法 | 第72-75页 |
5.4.1 检验方法 | 第72-73页 |
5.4.2 修复方法 | 第73-75页 |
5.5 工具实现与实验研究 | 第75-78页 |
5.5.1 工具实现 | 第75-76页 |
5.5.2 场景分析 | 第76-77页 |
5.5.3 用户研究 | 第77-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期望 | 第79-83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79-80页 |
6.2 未来期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简历与科研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