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萸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糖尿病肾病中医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1.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 2. 证候分型 | 第11-12页 |
| 3. 辨治原则 | 第12页 |
| 4. 治疗方药 | 第12-1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4-28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2. 一般资料 | 第14-16页 |
| 2.1 病例资料来源 | 第14页 |
| 2.2 疾病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 2.3 病例采集标准 | 第15-16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3.1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 3.2 治疗方案 | 第16-17页 |
| 4. 观察指标 | 第17页 |
| 4.1 疗效观察指标 | 第17页 |
| 4.2 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17页 |
| 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 5.2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第18页 |
| 6. 数据统计方法 | 第18页 |
| 7. 数据分析结果 | 第18-28页 |
| 7.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18-21页 |
| 7.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 | 第21-27页 |
| 7.3 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 第三部分 总结讨论 | 第28-35页 |
| 1. 立论依据 | 第28页 |
| 2. 病机概要 | 第28-30页 |
| 2.1 气阴两虚夹瘀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变机要 | 第28-29页 |
| 2.2 脉络瘀损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病理转归 | 第29-30页 |
| 3. 方药加减 | 第30页 |
| 4. 方义解析 | 第30-31页 |
| 5.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1-32页 |
| 6. 作用机理探讨 | 第32-35页 |
| 6.1 降低血糖 | 第32页 |
| 6.2 减少尿蛋白排出 | 第32-33页 |
| 6.3 调节血脂紊乱 | 第33页 |
| 6.4 改善血液流变学 | 第33页 |
| 6.5 抑制炎症反应 | 第33-34页 |
| 6.6 缓解临床症状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附录 | 第41-47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课题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