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民办高中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学校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的应用研究 | 第14-17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1.1 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19-20页 |
2.2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 第21-23页 |
3 民办高中绩效评价现状 | 第23-26页 |
3.1 民办高中简介 | 第23-24页 |
3.1.1 民办高中的概念 | 第23页 |
3.1.2 民办高中现状 | 第23-24页 |
3.2 民办高中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页 |
3.2.1 民办高中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3.2.2 民办高中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页 |
3.3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民办高中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4 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民办高中绩效评价体系 | 第26-35页 |
4.1 战略目标分析 | 第26页 |
4.2 战略地图构建 | 第26页 |
4.3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26-32页 |
4.3.1 财务维度 | 第26-27页 |
4.3.2 客户维度 | 第27-28页 |
4.3.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 第28-29页 |
4.3.4 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29-32页 |
4.4 引用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分配 | 第32-33页 |
4.4.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32页 |
4.4.2 通过问卷调查,构造判断矩阵 | 第32-33页 |
4.5 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 第33-35页 |
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民办高中绩效评价研究 | 第35-52页 |
5.1 H民办高中概况 | 第35-36页 |
5.1.1 H民办高中的学校简介 | 第35页 |
5.1.2 H民办高中组织结构 | 第35-36页 |
5.2 H民办高中战略目标分析 | 第36-38页 |
5.2.1 H民办高中SWOT分析 | 第36-38页 |
5.2.2 H民办高中战略目标的确定 | 第38页 |
5.3 H民办高中战略地图构建 | 第38-40页 |
5.4 构建H民办高中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1页 |
5.5 计算各指标权重 | 第41-45页 |
5.5.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1页 |
5.5.2 计算权重 | 第41-42页 |
5.5.3 一致性检验 | 第42页 |
5.5.4 二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第42-45页 |
5.6 综合评价 | 第45-52页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2-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提出建议 | 第53-55页 |
6.3 研究局限性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一 | 第60-64页 |
附录二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