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论文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8-9页 |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2 听见·人 | 第10-28页 |
2.1 生活碎片/孤独 | 第10-18页 |
2.1.1《爱情万岁》消费社会的孤独 | 第12-13页 |
2.1.2《爱情万岁》逼近死亡的孤独 | 第13-15页 |
2.1.3《洞》潮湿的孤独 | 第15-16页 |
2.1.4《黑眼圈》歌剧的孤独 | 第16-17页 |
2.1.5《行者》《西游》对比的孤独 | 第17-18页 |
2.2 身体呈现/情欲 | 第18-25页 |
2.2.1 异性-灵与肉的距离 | 第19-20页 |
2.2.2 同性-不可言说的声音 | 第20-25页 |
2.3 父权/坍塌 | 第25-28页 |
3 听见·社会 | 第28-40页 |
3.1 商品/陷阱 | 第28-35页 |
3.1.1 工业源产生的声响 | 第28-31页 |
3.1.2 被异化和侵害的人自身产生的声响 | 第31-33页 |
3.1.3 被异化的人的行为产生的声响 | 第33-35页 |
3.2 娱乐/静默 | 第35-36页 |
3.3 公民/控诉 | 第36-40页 |
4 听见·时空 | 第40-56页 |
4.1 静谧-装载时间的绵延 | 第40-42页 |
4.2 空间-喧闹至于空旷 | 第42-48页 |
4.3 怀旧想象-经典歌曲后设演艺 | 第48-56页 |
4.3.1 通过歌舞叙事,歌舞将人物情绪传达出来 | 第50-51页 |
4.3.2 调解影片节奏 | 第51-52页 |
4.3.3 后设地建构影像勾起观众的怀旧心理,营造怀旧氛围 | 第52-53页 |
4.3.4 电影艺术品化,增加影片的艺术性,实现其将影片带入博物馆的理想 | 第53-56页 |
5 结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