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 前言 | 第15-17页 |
| 第一部分 c-Myc-siRNA Raji细胞沉默模型和恢复模型的构建和鉴定 | 第17-2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7-26页 |
| 1.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 1.1 实验对象 | 第17页 |
| 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 1.3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 1.4 相关试剂配制 | 第18-19页 |
| 2.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 2.1 细胞培养 | 第19页 |
| 2.2 c-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与沉默模型和恢复恢复模型构建 | 第19-21页 |
| 2.2.1 最佳干扰序列的筛选和病毒包装 | 第19-20页 |
| 2.2.2 Raji-KD细胞模型建立 | 第20页 |
| 2.2.3 Raji-KD-Re细胞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 2.3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ing) | 第21-22页 |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Real-time PCR) | 第22-25页 |
| 2.5 抗体稀释倍数 | 第25-26页 |
| 结果 | 第26-27页 |
| (1)c-Myc最佳干扰序列的PCR检测 | 第26页 |
| (2)pSINsi-hU6-c-Myc重组质粒转染Raji细胞 | 第26-27页 |
| (3)稳定下调c-Myc表达单克隆及恢复c-Myc表达细胞株的鉴定 | 第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结论 | 第28-29页 |
| 第二部分 c-Myc蛋白的低表达对Raji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第29-3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 1.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 1.1 实验对象 | 第29页 |
| 1.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 1.3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1.4 相关试剂配制 | 第30页 |
| 2.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2.1 细胞活力测定(MTT、BrdU) | 第30页 |
| 2.2 动物实验 | 第30-31页 |
| 结果 | 第31-32页 |
| (1)MTT、BrdU检测细胞活性及SCID小鼠体内实体瘤的形成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第三部分 c-Myc蛋白的低表达对Raji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4-41页 |
| 材料和法 | 第34-36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1.1 实验对象 | 第34页 |
| 1.2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1.3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 1.4 相关试剂配制 | 第35页 |
| 2.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2.1 细胞周期检测 | 第35页 |
| 2.2 细胞凋亡检测 | 第35页 |
| 2.3 免疫组化 | 第35-36页 |
| 结果 | 第36-39页 |
| (1)c-Myc蛋白低表达对Raji-KD细胞周期影响 | 第36-37页 |
| (2)c-Myc蛋白低表达对Raji-KD细胞凋亡影响 | 第37-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四部分 c-Myc通过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 | 第41-4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1-45页 |
| 1.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 1.1 实验对象 | 第41页 |
| 1.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 1.3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 1.4 相关试剂配制 | 第42页 |
| 2.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42页 |
| 2.2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 | 第42-45页 |
| 结果 | 第45-47页 |
| (1)c-Myc调控周期蛋白CDK1、cyclinB和乙酰基转移酶Tip60 | 第45-46页 |
| (2) c-Myc通过组蛋白H_4的乙酰化引起周期蛋白cyclinB和CDK1等周期基因的变化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综述 c-Myc与肿瘤的发生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5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