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0.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0.2 电阻率测井确定储层产水率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0.2.1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研究与进展 | 第10-12页 |
0.2.2 电阻率模型研究与进展 | 第12-16页 |
0.2.3 储层产水率确定方法进展 | 第16页 |
0.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基于弯曲毛管模型的泥质岩石油水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关系 | 第18-29页 |
1.1 弯曲毛管模型导电理论简介 | 第18页 |
1.2 三孔隙导电模型简介 | 第18-20页 |
1.3 含水泥质岩石水力地层因素 | 第20-22页 |
1.4 含油泥质岩石水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增大系数关系建立 | 第22-24页 |
1.5 含油泥质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增大系数关系建立 | 第24-27页 |
1.6 三孔隙导电模型确定只有自由流体导电岩石电阻率增大系数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基于等效岩石元素模型的泥质岩石油水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关系 | 第29-42页 |
2.1 等效岩石元素导电模型简介 | 第29-31页 |
2.2 含水泥质岩石水力地层因素 | 第31-34页 |
2.3 含油泥质岩石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孔隙结构效率关系 | 第34-39页 |
2.3.1 含油泥质岩石水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增大系数关系建立 | 第34-36页 |
2.3.2 含油泥质岩石电阻增大系数与可动水孔隙结构效率关系建立 | 第36-39页 |
2.3.3 含油泥质岩石水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增大系数关系建立 | 第39页 |
2.4 含油泥质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率增大系数关系 | 第39-42页 |
2.4.1 含油泥质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可动流体孔隙结构效率关系建立 | 第39-41页 |
2.4.2 含油气泥质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增大系数关系建立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水相和油相相对渗透率与电阻增大系数关系实验验证 | 第42-50页 |
3.1 岩石物理实验 | 第42页 |
3.2 利用压汞实验数据确定岩样的相渗曲线 | 第42-44页 |
3.3 相对渗透率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4页 |
3.3.1 基于弯曲毛管模型的相对渗透率模型参数确定 | 第44页 |
3.3.2 基于等效岩石元素模型的相对渗透率模型参数确定 | 第44页 |
3.4 实验验证 | 第44-50页 |
第四章 产水率确定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价 | 第50-55页 |
4.1 确定储层产水率 | 第50-51页 |
4.2 确定储层参数方法 | 第51-52页 |
4.2.1 确定储层泥质含量 | 第51页 |
4.2.2 确定储层孔隙度 | 第51页 |
4.2.3 确定储层束缚水饱和度 | 第51-52页 |
4.2.4 确定黏土水电阻率 | 第52页 |
4.3 实际资料处理及效果评价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