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 第15-20页 |
2.1 中国现代农业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 | 第16-17页 |
2.2.1 农业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16页 |
2.2.2 农业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 第16页 |
2.2.3 农业上市公司行业特性 | 第16-17页 |
2.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 | 第17页 |
2.4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和内容 | 第17-20页 |
2.4.1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 第17-18页 |
2.4.2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内容 | 第18页 |
2.4.3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内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原因 | 第20-28页 |
3.1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 | 第20-23页 |
3.1.1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 第20-21页 |
3.1.2 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 | 第21-22页 |
3.1.3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 第22页 |
3.1.4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 第22-23页 |
3.2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8页 |
3.2.1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23页 |
3.2.2 管理层缺乏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23-24页 |
3.2.3 行业特性刺激造假冲动 | 第24-26页 |
3.2.4 审计机构未能勤勉尽责 | 第26页 |
3.2.5 综合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惩处力度较轻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识别 | 第28-39页 |
4.1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类型及手段 | 第28-30页 |
4.2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财务特征 | 第30-34页 |
4.2.1 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 | 第30-32页 |
4.2.2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财务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4.3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非财务特征 | 第34-38页 |
4.3.1 公司组织层面预警信号 | 第35-36页 |
4.3.2 公司与外部机构关系预警信号 | 第36-38页 |
4.4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的具体运用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改进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路 | 第39-47页 |
5.1 完善农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 | 第39-40页 |
5.1.1 指定主要责任人 | 第39页 |
5.1.2 明确参与者的责任 | 第39-40页 |
5.1.3 明确知悉者的责任 | 第40页 |
5.2 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40-42页 |
5.2.1 建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 第40-41页 |
5.2.2 引进职业经理人 | 第41页 |
5.2.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1页 |
5.2.4 普遍推行员工的激励制度 | 第41-42页 |
5.3 加强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 | 第42-43页 |
5.3.1 完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准入机制 | 第42页 |
5.3.2 完善具备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年检制 | 第42页 |
5.3.3 加强对分所的监管 | 第42-43页 |
5.3.4 健全处罚机制 | 第43页 |
5.4 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 第43-44页 |
5.4.1 加强自律组织建设,发挥自律监督的作用 | 第43-44页 |
5.4.2 完善刑事、民事法律制度 | 第44页 |
5.4.3 加强行政监管,健全问责制度 | 第44页 |
5.5 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 | 第44-46页 |
5.5.1 提高对非财务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 | 第44-45页 |
5.5.2 探索建立系统化的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 | 第45页 |
5.5.3 培育有效的非财务信息需求主体 | 第45页 |
5.5.4 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事后问责 | 第45-46页 |
5.6 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页 |
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