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整理论文--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整理论文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阻燃复合功能整理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棉纤维简介第13-14页
        1.2.1 棉纤维结构信息第13页
        1.2.2 棉纤维结晶度的测试方法第13-14页
    1.3 棉织物的免烫整理第14-22页
        1.3.1 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及抗皱机理第14-15页
        1.3.2 棉织物免烫整理剂的发展历史第15-21页
        1.3.3 棉织物免烫性能的测试方法第21-22页
    1.4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第22-27页
        1.4.1 棉纤维的燃烧机理第22-23页
        1.4.2 棉织物阻燃机理第23-24页
        1.4.3 阻燃整理剂的分类第24-27页
        1.4.4 阻燃整理测试方法第27页
    1.5 织物的抗紫外整理第27-28页
        1.5.1 织物的抗紫外机理第27-28页
        1.5.2 织物抗紫外整理剂的分类第28页
        1.5.3 织物抗紫外整理的测试方法第28页
    1.6 棉织物的复合功能整理第28-31页
        1.6.1 免烫和阻燃整理第29-30页
        1.6.2 免烫和抗菌整理第30页
        1.6.3 免烫和拒水拒油整理第30-31页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1-33页
        1.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1页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柠檬酸对纯棉织物的复合功能整理第33-47页
    2.1 前言第33页
    2.2 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第33-35页
        2.2.1 织物组织规格第33页
        2.2.2 药品和试剂第33-34页
        2.2.3 仪器和设备第34页
        2.2.4 APTES水解溶液的制备第34页
        2.2.5 硅烷偶联剂对柠檬酸的改性工艺第34-35页
        2.2.6 整理工艺第35页
    2.3 测试方法第35-36页
        2.3.1 折皱回复角(WRA)第35页
        2.3.2 撕破强力第35页
        2.3.3 垂直燃烧试验测试第35页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35-36页
        2.3.5 热重分析(TG、DTG)第36页
        2.3.6 扫描电镜(SEM)第36页
        2.3.7 能谱仪(EDS)第3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4.1 傅里叶红外分析第36-38页
        2.4.2 APTES对棉织物抗皱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2.4.3 AP-CA对棉织物的整理第39-40页
        2.4.4 热重分析第40-42页
        2.4.5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第42-44页
        2.4.6 耐洗性测试第44-45页
    2.5 结论第45-47页
第三章 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PTCD)和有机膦阻燃剂HFPO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第47-68页
    3.1 前言第47-48页
    3.2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48-49页
        3.2.1 织物组织规格第48页
        3.2.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48页
        3.2.3 仪器和设备第48-49页
        3.2.4 整理液的制备第49页
        3.2.5 整理工艺第49页
    3.3 测试方法第49-51页
        3.3.1 折皱回复角(WRA)第49页
        3.3.2 撕破强力第49页
        3.3.3 垂直燃烧试验测试第49-50页
        3.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50页
        3.3.5 热重分析(TG、DTG)第50页
        3.3.6 扫描电镜(SEM)第50页
        3.3.7 固体核磁(CP/MAX ~(13)C-NMR)第50页
        3.3.8 X射线衍射(XRD)第50页
        3.3.9 织物抗紫外能力(UPF)第50-5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1-66页
        3.4.1 BPTCD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第51-52页
        3.4.2 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第52页
        3.4.3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第52-53页
        3.4.4 HFPO/BPTCD的复合功能整理第53-55页
        3.4.5 耐洗性测试第55-56页
        3.4.6 傅里叶红外分析第56-57页
        3.4.7 热重分析第57-59页
        3.4.8 扫描电镜分析第59-60页
        3.4.9 XRD和CP/MAX~(13)C-NMR分析第60-66页
    3.5 结论第66-68页
第四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脂水平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非罪犯血管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