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SO_2污染现状 | 第11页 |
1.2 脱硫行业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11-12页 |
1.2.2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12-13页 |
1.3 湿法脱硫技术介绍 | 第13-14页 |
1.4 湿法脱硫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5 课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某电厂 2X660MW烟气脱硫工程系统设计 | 第16-3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6页 |
2.2 水文气象条件 | 第16页 |
2.3 湿法脱硫系统设计技术依据 | 第16页 |
2.4 主要技术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2.5 脱硫装置设计输入参数 | 第17-20页 |
2.5.1 煤质资料 | 第17-18页 |
2.5.2 FGD入口烟气参数 | 第18-19页 |
2.5.3 石灰石品质要求 | 第19-20页 |
2.5.4 工艺水分析资料 | 第20页 |
2.5.5 闭式循环冷却水资料 | 第20页 |
2.5.6 吹扫蒸汽参数 | 第20页 |
2.6 脱硫工艺系统及主要设备选择 | 第20-30页 |
2.6.1 烟气系统 | 第20-21页 |
2.6.2 SO_2吸收系统 | 第21-22页 |
2.6.3 石灰石贮存和浆液制备系统 | 第22页 |
2.6.4 排放系统 | 第22-23页 |
2.6.5 石膏脱水系统 | 第23页 |
2.6.6 工艺水及闭式冷却水系统 | 第23-24页 |
2.6.7 压缩空气系统 | 第24页 |
2.6.8 废水处理系统 | 第24页 |
2.6.9 本工程主要工艺设备 | 第24-30页 |
2.7 工艺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 第30-31页 |
2.8 脱硫系统运行方式 | 第31-32页 |
2.8.1 FGD正常运行 | 第31页 |
2.8.2 FGD停运与检修 | 第31-32页 |
2.9 脱硫系统布置 | 第32-33页 |
2.9.1 吸收塔区域 | 第32-33页 |
2.9.2 制浆脱水区域 | 第33页 |
2.10 检修平台与起吊设施 | 第33页 |
2.10.1 检修平台 | 第33页 |
2.10.2 检修起吊施设 | 第33页 |
2.11 保温、油漆和防腐 | 第33-35页 |
2.11.1 保温、油漆 | 第33-34页 |
2.11.2 防腐 | 第34-35页 |
2.12 全三维设计 | 第35页 |
2.1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工程运行试验和性能测试分析 | 第37-68页 |
3.1 性能考核验收试验测试项目 | 第37页 |
3.2 试验测点布置 | 第37-38页 |
3.3 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 | 第38-65页 |
3.3.1 表盘仪表标定 | 第38-44页 |
3.3.2 性能保证值试验 | 第44-65页 |
3.4 性能考核验收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67页 |
3.4.1 性能考核验收试验结果 | 第65-66页 |
3.4.2 性能考核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提高脱硫效率技术分析与比较 | 第68-72页 |
4.1 理论计算本系统所能达到的处理能力 | 第68页 |
4.2 本工程达到燃机标准技术方案 | 第68-71页 |
4.2.1 FGDPLUS技术 | 第68-69页 |
4.2.2 单、双托盘脱硫 | 第69页 |
4.2.3 国电清新旋汇耦合技术 | 第69页 |
4.2.4 新型托盘技术 | 第69-70页 |
4.2.5 脱硫方案比较 | 第70-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2-74页 |
5.1 工程结论 | 第72页 |
5.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2-73页 |
5.3 工程创新 | 第73页 |
5.4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