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岭南居住小区植物空间配植设计初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目的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3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对象第14-15页
            1.2.3.1 相关名词的概念第14-15页
    1.3 研究的对象第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第二章 居住小区植物空间结构基础内容分析第17-36页
    2.1 植物空间构建研究第17页
    2.2 园林植物空间构成的相关因素第17-23页
        2.2.1 园林植物空间构成的类型第17-19页
            2.2.1.1 基面第17页
            2.2.1.2 垂直分隔面第17-18页
            2.2.1.3 覆盖面第18页
            2.2.1.4 时间第18-19页
        2.2.2 园林植物空间构成的形态第19-23页
            2.2.2.1 开敞空间第19页
            2.2.2.2 半开敞空间第19-20页
            2.2.2.3 覆盖空间第20页
            2.2.2.4 封闭空间第20-21页
            2.2.2.5 垂直空间第21页
            2.2.2.6 天时空间第21-23页
        2.2.3 小结第23页
    2.3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手法第23-29页
        2.3.1 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第23-24页
            2.3.1.1 乔灌草藤相结合第23-24页
            2.3.1.2 群落多样性与特色基调树种相结合第24页
        2.3.2 植物空间的艺术化营造第24-29页
            2.3.2.1 植物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第24-26页
            2.3.2.2 植物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第26-27页
            2.3.2.3 植物空间的渗透与流通第27-29页
    2.4 园林植物空间意象配植第29-36页
        2.4.1 路径的配植第30-32页
        2.4.2 焦点的配植第32页
        2.4.3 节点的配植第32-34页
        2.4.4 边界的配植第34-35页
        2.4.5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岭南居住小区植物空间配植造景营造第36-78页
    3.1 岭南居住小区植物空间的构思立意第36-37页
    3.2 岭南居住小区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空间景观营造第37-42页
        3.2.1 入口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第38页
        3.2.2 中心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第38-39页
        3.2.3 临水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第39-40页
        3.2.4 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营造第40-41页
        3.2.5 道路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第41-42页
    3.3 岭南居住小区植物空间配植造景方法浅析第42-65页
        3.3.1 植物配植方式的选取第42-49页
            3.3.1.1 植物个体美的特性第42-44页
            3.3.1.2 植物配植手法分类第44-49页
        3.3.2 人性化空间的推敲第49-54页
            3.3.2.1 建筑周边植物配植的处理第51-52页
            3.3.2.2 住宅入户植物配植的处理第52-53页
            3.3.2.3 窗台周边植物配植的处理第53-54页
        3.3.3 地形营造第54-56页
        3.3.4 稳定的植物群落配植第56-59页
            3.3.4.1 乔、灌、地被层次合理搭配第57页
            3.3.4.2 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第57-59页
        3.3.5 市场对设计的影响第59-62页
            3.3.5.1 城市植物与自然界植物的区别第59-60页
            3.3.5.2 同种植物不同形态的表现第60-62页
        3.3.6 适地适树原则第62-64页
        3.3.7 干净整齐适宜的空间形式第64-65页
        3.3.8 小结第65页
    3.4 植物立面形态在植物空间构成中的基础认知第65-78页
        3.4.1 各层次植物配植在空间设计中的配植应用第67-78页
            3.4.1.1 大中型乔木的配植应用第67-68页
            3.4.1.2 小型乔木的配植应用第68-70页
            3.4.1.3 高灌木的配植应用第70-72页
            3.4.1.4 中小型灌木的配植应用第72-73页
            3.4.1.5 地被的配植应用第73-76页
            3.4.1.6 形成植物空间设计第76-78页
第四章 现阶段岭南居住小区植物配植现状与对策第78-88页
    4.1 现阶段岭南居住小区植物空间配植问题第78-80页
        4.1.1 没有充分发挥植物空间配植的功能第79页
        4.1.2 施工与设计的衔接不到位第79页
        4.1.3 没有适地适树,盲目引用外来树种第79-80页
        4.1.4 养护管理不到位第80页
    4.2 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配植的建议第80-88页
        4.2.1 植物空间配植要有文化内涵和功能意义第83页
        4.2.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第83-84页
        4.2.3 丰富绿化类型第84-85页
        4.2.4 优化绿化配植时植物的选择第85-86页
            4.2.4.1 营造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空间第85页
            4.2.4.2 选择保健植物第85-86页
        4.2.5 适地适树第86页
        4.2.6 加强施工的监管和施工之后的养护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附件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规模双馈型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性能分析与稳定控制
下一篇:基于核酸信号放大技术构建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