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能力建设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1.2 选题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22页
        1.2.1 国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国内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2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2-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页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第23-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5-36页
    2.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第25-27页
        2.1.1 自然灾害的概念第25页
        2.1.2 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型特征与危害第25-26页
        2.1.3 应急管理的定义第26页
        2.1.4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特征第26-27页
    2.2 地方政府概述第27-28页
        2.2.1 地方政府的内涵第27页
        2.2.2 地方政府的特征第27页
        2.2.3 地方政府的层级第27页
        2.2.4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角色定位第27-28页
    2.3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概念和内容第28-31页
        2.3.1 能力建设的概念第28页
        2.3.2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8-31页
    2.4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第31-36页
        2.4.1 自然灾害理论第31-33页
        2.4.2 应急管理理论第33-34页
        2.4.3 公共治理理论第34-36页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第36-51页
    3.1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基础第36-38页
        3.1.1 能力建设具备的基础条件第36页
        3.1.2 以我国政府体制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第36-37页
        3.1.3 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基础第37页
        3.1.4 以灾害参与主体利益共享为基础第37页
        3.1.5 能力建设需要具有行政强制力第37-38页
    3.2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政策及制度特征第38-39页
        3.2.1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方针政策第38页
        3.2.2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制度特征第38-39页
    3.3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机制第39-45页
        3.3.1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法律机制第39-40页
        3.3.2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组织机制第40-41页
        3.3.3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运行机制第41-43页
        3.3.4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机制第43-45页
    3.4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经验与不足第45-51页
        3.4.1 南方雪灾中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经验与不足第47-48页
        3.4.2 汶川地震中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经验与不足第48页
        3.4.3 芦山地震中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经验与不足第48-49页
        3.4.4 东北洪灾中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经验与不足第49-51页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缺失状况及原因分析第51-58页
    4.1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律机制的缺失及原因分析第51-52页
        4.1.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律机制的缺失第51页
        4.1.2 原因分析第51-52页
    4.2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预警能力不足及原因分析第52-53页
        4.2.1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预警能力的不足第52页
        4.2.2 原因分析第52-53页
    4.3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及原因分析第53-54页
        4.3.1 组织机制的不完善第53页
        4.3.2 原因分析第53-54页
    4.4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沟通协调能力缺失及原因分析第54-55页
        4.4.1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沟通协调能力的缺失第54页
        4.4.2 原因分析第54-55页
    4.5 地方政府获取自然灾害信息能力缺失及原因分析第55-56页
        4.5.1 地方政府获取自然灾害信息能力缺失第55页
        4.5.2 原因分析第55-56页
    4.6 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不完善及原因分析第56-57页
        4.6.1 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不完善第56页
        4.6.2 原因分析第56-57页
    4.7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责机制缺失及原因分析第57-58页
        4.7.1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责机制缺失第57页
        4.7.2 原因分析第57-58页
第5章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比较与分析第58-68页
    5.1 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介绍第58-61页
        5.1.1 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第58-60页
        5.1.2 中国和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比较第60-61页
    5.2 日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介绍第61-63页
        5.2.1 日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第61-62页
        5.2.2 中国和日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比较第62-63页
    5.3 俄罗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介绍第63-66页
        5.3.1 俄罗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第63-65页
        5.3.2 中国和俄罗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比较第65-66页
    5.4 国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经验分析第66-68页
第6章 加强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第68-74页
    6.1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律机制第68-69页
    6.2 加强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设第69页
    6.3 加强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责机制建设第69-70页
    6.4 加强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沟通协调能力建设第70-71页
    6.5 加强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机制建设第71-72页
    6.6 加强地方政府获取自然灾害信息的能力建设第72页
    6.7 加强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恢复重建机制建设第72-73页
    6.8 加大地方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事件的认识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案例分析数据来源第81-94页
    案例分析——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管理第81-83页
    案例分析——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应急管理第83-87页
    案例分析——2013年“4·20”芦山地震应急管理分析第87-90页
    案例分析——2013年东北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分析第90-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合作博弈视角的肉牛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无衍射光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