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思路及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1.1 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 | 第15-17页 |
2.1.2 国内外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 | 第17-20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2.1 生态承载力 | 第20页 |
2.2.2 耦合协调度 | 第20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2.3.2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2页 |
2.3.3 协调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3.4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3.5 生态文明理论 | 第23页 |
2.3.6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4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24-27页 |
第3章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 第27-35页 |
3.1 总体目标 | 第27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7-28页 |
3.3 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构建及综合评价 | 第28-30页 |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29页 |
3.3.2 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9-30页 |
3.4 社会经济系统的指标构建及综合评价 | 第30-32页 |
3.5 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和协调度的定量分析 | 第32-35页 |
3.5.1 耦合协调度的定量研究模型 | 第32页 |
3.5.2 耦和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标准 | 第32-35页 |
第4章 重庆市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 | 第35-51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35-42页 |
4.1.1 重庆市行政概况 | 第35-37页 |
4.1.2 重庆市生态环境概况 | 第37-40页 |
4.1.3 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40-42页 |
4.2 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4.3 五大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 第44-47页 |
4.3.1 五大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值 | 第44页 |
4.3.2 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动态分析 | 第44-47页 |
4.3.3 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47页 |
4.4 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第47-51页 |
4.4.1 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4.4.2 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