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2页
        三、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研究的历史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述评第12-16页
        一、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研究的重难点第15-16页
    第三节 基本定义的界定和研究的创新点第16-19页
        一、关于民族的界定第16-17页
        二、关于尊严的界定第17页
        三、研究的创新点第17-19页
第一章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革命实践基础第19-30页
    第一节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的时代背景第19-23页
        一、救亡图存的社会背景第19-21页
        二、御侮兴邦的民族心理第21-23页
    第二节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的理论来源和革命实践基础第23-30页
        一、对中国传统民族尊严观的继承第23-26页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尊严观第26-28页
        三、毛泽东民族尊严观形成的革命实践基础第28-30页
第二章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30-46页
    第一节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的主要内容第30-40页
        一、文化基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第30-33页
        二、核心特质——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的原则第33-36页
        三、实现手段——争取群体内部的平等和团结第36-38页
        四、价值取向——始终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38-40页
    第二节 毛泽东民族尊严观的特点第40-46页
        一、强烈的自信心与鲜明的革命性相呼应第40-42页
        二、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第42-44页
        三、民族尊严的至上性与人民尊严的根本性相统一第44-46页
第三章 从毛泽东民族尊严观汲取智慧和力量第46-54页
    第一节 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第46-48页
        一、文化自信是民族尊严感的源头第46-47页
        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第47-48页
    第二节 坚决捍卫民族尊严,坚持和平共处原则第48-51页
        一、“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第49-50页
        二、“中国从来没有给任何国家带来伤害”第50-51页
    第三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第51-54页
        一、提升综合国力任重而道远第51-52页
        二、认真实干才能圆“中国梦”第52-54页
结束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片剂的研究
下一篇:菊连升板颗粒对小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