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5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2-14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 国外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2 国内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3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回顾 | 第21-28页 |
3.1 FASB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方面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3.2 IASB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方面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3.3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方面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4 IFRS9 的改革 | 第28-39页 |
4.1 IFRS9 制定的背景 | 第28-30页 |
4.2 IFRS9 的主要内容 | 第30-39页 |
4.2.1 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 | 第30-33页 |
4.2.2 金融资产减值 | 第33-36页 |
4.2.3 套期保值会计 | 第36-39页 |
5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 第39-50页 |
5.1 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 | 第39-42页 |
5.1.1 我国对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相关规定 | 第39页 |
5.1.2 IFRS9 在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方面的优越性 | 第39-40页 |
5.1.3 我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照搬国际准则的原因 | 第40-42页 |
5.2 金融资产减值 | 第42-46页 |
5.2.1 我国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 | 第42页 |
5.2.2 IFRS9 在金融资产减值方面的优越性 | 第42-43页 |
5.2.3 我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照搬国际准则的原因 | 第43-46页 |
5.3 套期保值会计 | 第46-50页 |
5.3.1 我国对套期保值会计的相关规定 | 第46页 |
5.3.2 IFRS9 在套期保值会计方面的优越性 | 第46-47页 |
5.3.3 我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照搬国际准则的原因 | 第47-50页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 第50-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