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大气中WSOC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17-18页 |
1.1.1 大气中WSOC的来源 | 第17页 |
1.1.2 大气中WSOC对环境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 三维荧光分析技术 | 第18-19页 |
1.3 三维荧光光谱的识别和相关参数 | 第19-22页 |
1.3.1 氨基酸 | 第19-20页 |
1.3.2 类腐殖质 | 第20页 |
1.3.3 相关指数识别 | 第20-22页 |
1.4 大气气溶胶的WSOC | 第22-29页 |
1.4.1 气溶胶中WSOC的组成 | 第22-23页 |
1.4.2 气溶胶中WSOC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 第23-29页 |
1.4.2.1 沙尘气溶胶 | 第23-24页 |
1.4.2.2 高山气溶胶 | 第24页 |
1.4.2.3 城市气溶胶 | 第24-26页 |
1.4.2.4 海洋气溶胶 | 第26-29页 |
1.5 雨水和雾水中的WSOC | 第29-30页 |
1.5.1 雨水和雾水中WSOC的组成 | 第29页 |
1.5.2 雨水和雾水WSOC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 第29-30页 |
1.6 结语 | 第30-31页 |
第二章 中国东海海洋大气中TSP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分析 | 第31-37页 |
2.1 样品的采集 | 第31-32页 |
2.2 样品的分析 | 第32-33页 |
2.3 样品的预处理 | 第33页 |
2.4 OC/EC的测量 | 第33-34页 |
2.5 WSOC的测量 | 第34-35页 |
2.6 光谱的测定 | 第35-36页 |
2.7 糖类的测定 | 第36页 |
2.8 气团轨迹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东海TSP样品中碳组分浓度特征 | 第37-43页 |
3.1 OC/EC | 第37-40页 |
3.2 WSOC的时间序列特征 | 第40-43页 |
第四章 东海WSOC的荧光特性 | 第43-57页 |
4.1 PARAFAC方法分析东海样品 | 第43-44页 |
4.2 用传统寻峰法分析的样品荧光特性 | 第44-57页 |
4.2.1 三维荧光图分析样品的荧光组分 | 第44-46页 |
4.2.2 东海样品的相关荧光指数 | 第46-48页 |
4.2.3 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52页 |
4.2.4 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4.2.5 案例分析 | 第53-57页 |
第五章 中国南海海洋大气中TSP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分析 | 第57-61页 |
5.1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第57页 |
5.2 样品的分析 | 第57-58页 |
5.3 OC/EC的测量和水溶性离子 | 第58-59页 |
5.4 WSOC的测量 | 第59页 |
5.5 光谱的测定 | 第59-60页 |
5.6 非极性有机化合物 | 第60页 |
5.7 气团轨迹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南海样品结果分析 | 第61-77页 |
6.1 2013年南海样品的荧光特征 | 第61-68页 |
6.2 地面植物排放 | 第68-70页 |
6.3 2014年南海样品的荧光特征 | 第70-73页 |
6.4 通过PARAFAC分析两年的样品 | 第73-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A PARAFAC步骤 | 第85-95页 |
附录B 后向轨迹图 | 第95-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3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23-124页 |
附件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