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部分 | 第1-50页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黄哲论和他的剧本:《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黄哲伦双重身份及其创作主题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 | 第12-15页 |
第一小节 《新移民》 | 第12-13页 |
第二小节 《蝴蝶君》 | 第13-14页 |
第三小节 《黄面孔》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和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文化研究和文化身份 | 第18-21页 |
第一小节 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和罗兰·巴特的神话学 | 第19-20页 |
第二小节 文化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文化身份探寻:黄哲伦作品的主要关注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中的表征和文化身份 | 第23-42页 |
第一节 《新移民》:华裔美国人身份危机和黄哲伦对"中国性"的肯定 | 第23-27页 |
第一小节 京剧和神话人物的运用 | 第23-25页 |
第二小节 中国文化符号与身份建构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蝴蝶君》:反表征与亚裔身份解构 | 第27-37页 |
第一小节 "蝴蝶夫人"神话的渊源 | 第27-28页 |
第二小节 《蝴蝶君》中的符号体系及功能 | 第28-36页 |
第三小节 符号和解构 | 第36-37页 |
第三节 《黄面孔》:舞台上下的种族表征和身份的流动性 | 第37-42页 |
第一小节 种族符号:标题"黄面孔" | 第38页 |
第二小节 种族:漂浮的能指 | 第38-39页 |
第三小节 现实中的种族表征 | 第39-40页 |
第四小节 身份的流动性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英文部分 | 第50-116页 |
Acknowledgements | 第52-56页 |
Abstract | 第56-58页 |
摘要 | 第58-62页 |
Introduction | 第62-64页 |
Chapter One David Henry Hwang and His Plays:F.O.B., M.Butterfly and Yellow Face | 第64-75页 |
·David Henry Hwang's Dual Identity and the Theme of His Works | 第64-65页 |
·F.O.B., M Butterfly and Yellow Face | 第65-70页 |
·F.O.B | 第65-67页 |
·M. Butterfly | 第67-69页 |
·Yellow Face | 第69-70页 |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第70-75页 |
Chapter Two Related Theories and Concepts | 第75-82页 |
·Culture Studies and Cultural Identity | 第75-80页 |
·Stuart Hall's "Representation" and Roland Barthes's Mythologies | 第77-79页 |
·Semiotic Approach to Cultural Studies | 第79-80页 |
·Cultural Identity Quest:the Main Concern of Hwang's Works | 第80-82页 |
Chapter Three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F.O.B., M.Butterfly and Yellow Face | 第82-109页 |
·F.O.B.:Chinese-Americans' Cultural Identity Crisis and Hwang's Affirmation of Chineseness | 第82-88页 |
·Appropriation of the Peking Opera and Mythological Characters | 第83-85页 |
·Chinese Cultural Sign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 第85-88页 |
·M. Butterfly:Anti-Representa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Asian Identity | 第88-103页 |
·Origin of the "Madame Butterfly" Myth | 第88-90页 |
·Sign System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M. Butterfly | 第90-100页 |
·Signs and Deconstruction | 第100-103页 |
·Yellow Face:Racial Representation on and off Stage and the Fluidity of Identity | 第103-109页 |
·Racism Sign:the Title "Yellow Face" | 第104-105页 |
·Race:A floating Signifier | 第105-106页 |
·Real-Life Racial Representation | 第106-107页 |
·The Fluidity of Identity | 第107-109页 |
Conclusion | 第109-112页 |
Notes | 第112-115页 |
Bibliography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