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9页 |
1 前言 | 第16-3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页 |
1.2 纳米材料的特征 | 第16-17页 |
1.3 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1.4 介孔纳米材料的合出以及应用 | 第22-25页 |
1.5 提高CO氧化反应催化剂稳定性的方法 | 第25-38页 |
1.6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 第38-39页 |
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9-55页 |
2.1 原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2.4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51-53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 | 第51-52页 |
2.4.2 电子透射电镜(TEM) | 第52页 |
2.4.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N_2吸附测量) | 第52页 |
2.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 第52页 |
2.4.5 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 第52页 |
2.4.6 pH值测量 | 第52-53页 |
2.4.7 Py-IR测试表面酸性 | 第53页 |
2.4.8 程序升温脱附(O_2-TPD) | 第53页 |
2.4.9 水热稳定性测试 | 第53页 |
2.5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53-55页 |
第三章 以Au/FeOOH为模板合成Au/FeOx空心纳米结构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 | 第55-75页 |
3.1 前言 | 第55-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59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9页 |
3.2.3 催化反应性能评价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1页 |
3.3.1 (HR)TEM/XRD | 第59-62页 |
3.3.2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62-66页 |
3.3.3 催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66-67页 |
3.3.4 O_2-TPD | 第67-68页 |
3.3.5 XPS | 第68-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第四章 形貌效应对Co_3O_4纳米晶及Au/Co_3O_4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75-88页 |
4.1 前言 | 第75-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6-77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7页 |
4.2.3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7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4.3.1 物相表征 | 第77-78页 |
4.3.2 SEM/(HR)TEM | 第78-81页 |
4.3.3 样品的比表面积 | 第81页 |
4.3.4 O_2-程序升温脱附 | 第81-82页 |
4.3.5 CO氧化反应性能 | 第82-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五章 SiO_2包裹的Ru-Ni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 第88-99页 |
5.1 前言 | 第88-8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9-90页 |
5.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9-90页 |
5.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90页 |
5.2.3 催化反应性能评价 | 第9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7页 |
5.3.1 XRD | 第90-92页 |
5.3.2 TEM | 第92-93页 |
5.3.3 H_2-TPR | 第93页 |
5.3.4 甲烷部分氧化催化性能 | 第93-95页 |
5.3.5 操作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5-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六章 预水解策略制备Fe,Al,Cr掺杂的SBA-15功能材料及其物性研究 | 第99-122页 |
6.1 前言 | 第99-10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6.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2-103页 |
6.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8页 |
6.3.1 合成条件对材料结构及铁配位状态的影响 | 第103-113页 |
6.3.2 酸性和水热稳定性表征 | 第113-117页 |
6.3.3 涉及的合成机理 | 第117-11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 | 第122-12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专利申请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