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9页 |
1.1 西花蓟马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1.1.1 西花蓟马的起源与入侵历史 | 第15页 |
1.1.2 西花蓟马的寄主范围和危害特点 | 第15-16页 |
1.1.3 西花蓟马的生活史特征 | 第16-17页 |
1.1.4 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发生规律 | 第17-18页 |
1.1.5 西花蓟马的两种品系 | 第18页 |
1.2 昆虫种群遗传学研究 | 第18-23页 |
1.2.1 种群遗传学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1.2.2 影响昆虫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三个重要因素 | 第19-23页 |
1.3 昆虫鉴定及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常用分子标记简介 | 第23-26页 |
1.3.1 等位酶Allozyme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23-24页 |
1.3.2 微卫星DNA标记 | 第24页 |
1.3.3 DNA序列测定 | 第24-25页 |
1.3.4 显性标记 | 第25-26页 |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硏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1.4.1 立题依据 | 第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西花蓟马多基因条形码鉴定技术研究 | 第29-4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2.1.1 样本采集 | 第30-3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2.1.4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产物测序 | 第32-33页 |
2.1.5 序列处理及分析 | 第33-3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2.2.1 西花蓟马不同品系及花蓟马的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 | 第34页 |
2.2.2 西花蓟马不同品系及花蓟马的序列变异分析 | 第34-39页 |
2.2.3 西花蓟马不同品系及花蓟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 第39-40页 |
2.2.4 西花蓟马不同品系及花蓟马间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44页 |
2.3 小结和讨论 | 第44-46页 |
2.3.1 小结 | 第44页 |
2.3.2 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西花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6-7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3.1.1 样本采集 | 第47-5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0-71页 |
3.2.1 基于mtDNA COⅠ、COⅡ和rDNA ITS2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 第50-51页 |
3.2.2 遗传多样性分析、中性检验及种群历史动态 | 第51-57页 |
3.2.3 遗传分化及基因交流分析 | 第57-62页 |
3.2.4 遗传结构的分子方差分析 | 第62-64页 |
3.2.5 单倍型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64-71页 |
3.3 讨论 | 第71-74页 |
3.3.1 西花蓟马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动态 | 第71-72页 |
3.3.2 西花蓟马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基因流及系统发育 | 第72-74页 |
第四章 西北地区五种常见寄主植物西花蓟马种群线粒体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 第74-8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4.1.1 样本采集 | 第74-75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2页 |
4.2.1 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序列特征 | 第76页 |
4.2.2 单倍型分布 | 第76-77页 |
4.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77-78页 |
4.2.4 遗传分化与分子方差分析 | 第78-80页 |
4.2.5 单倍型系统发育及品系分析 | 第80-82页 |
4.3 讨论 | 第82-84页 |
4.3.1 西花蓟马不同寄主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82页 |
4.3.2 西花蓟马不同寄主种群遗传结构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农田生态系统中耕作地与非耕作地西花蓟马寄主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84-9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5.1.1 样本采集 | 第84-85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5.2.1 mtDNA COⅠ序列特征及遗传多态性 | 第86-87页 |
5.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87-88页 |
5.2.3 遗传结构及分子方差分析 | 第88-89页 |
5.2.4 单倍型系统发育及品系分析 | 第89-91页 |
5.3 讨论 | 第91-93页 |
5.3.1 西花蓟马耕作地和非耕作地寄主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91页 |
5.3.2 西花蓟马耕作地和非耕作地寄主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 | 第91-93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1页 |